三载千明发,岂不怀宛鸠。
既惭蚨子母,亦妒雁春秋。
心畏病因病,人言愁始愁。
难将五十席,换取一扁舟。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三
三载千明发,岂不怀宛鸠。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长时间的疾病折磨下,头发逐渐变白的情况。”三载”暗示着诗人因病而长时间地卧床,无法外出活动,”千明发”形容白发如雪般纷飞。这里的”宛鸠”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常常用来比喻年老体衰之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既惭蚨子母,亦妒雁春秋。
“既惭”表明诗人对自己年迈多病的现状感到羞愧。“蚨”,即蜜蜂,这里用来形容人,暗指诗人因为自己的病弱而感到惭愧。同时,诗人又羡慕大雁的春秋更替,象征着生命之短暂与美好,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心畏病因病,人言愁始愁。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因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心畏病因病”形象地描述了由于疾病带来的恐惧与不安。”人言”则是指他人的议论与担忧,诗人因此感到忧愁。这种忧愁不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更因为他人的非议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
难将五十席,换取一扁舟。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现实、追求自由的愿望。“五十席”通常指的是床榻,此处借指病榻。“扁舟”则是小舟的意思,代表了一种简单、无拘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五十席”的病榻与“一扁舟”的生活方式,传达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文人倪元璐于某年某月所作,表达了他对母亲长期患病的忧虑以及自己因病无法归家的心情。诗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病导致的鬓发变白、生活困苦和心理挣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比喻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疾病的关注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