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曰嗟予季,帝曰吁咈哉。
不教歌大隧,惟恐薄兰台。
驹刍絷遐往,狸首射不来。
鸣霆兴百蛰,何处着蛩衣。
【注释】
母曰:嗟予季,帝曰吁咈哉。
嗟:叹。吁:通“吁”,叹息的意思。咈:违逆,不顺从。呜呼!我年老体衰了。
不教歌大隧:指不让我去大隧祭祖。大隧,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北,是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位于山脚下,地势高敞。
惟恐薄兰台:意思是说,唯恐我到兰台(皇宫)去朝见皇帝。薄,迫近。
驹刍絷遐往:意思是说,像马驹那样小的草料都要捆绑起来,把我远远地送往京城。驹,小马。刍,饲料。絷,拴住。遐,远。
狸首射不来:意思是说,连用箭射击野猫都射不中。狸,指猫科动物。首,头。射,射箭。
鸣霆兴百蛰:意思是说,雷霆惊动了所有冬眠的动物。鸣,雷声。霆,闪电,古人以雷电为天怒的象征。百蛰,指百虫,包括各种蛇。
何处着蛩衣:意思是说,不知道什么地方能找到蚕茧织成的丝衣服来裹身。蛩,蟋蟀。衣,代指桑皮布之类的衣物。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请求辞官归乡未允而作的十诗中的第二首。诗人借述母之口和自谦之语抒发自己辞官归田的愿望。
此诗开头两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恳切地请求辞官。“嗟予季”,感叹自己老了;“帝曰吁”,叹息皇帝不听自己的意见。这是作者自谦,也是对统治者的讽刺。
“不教歌大隧”一句,言自己不被派遣去祭祖,不得亲近皇权。“不教”,不让;“歌”,歌唱;“大隧”,地名,在今陕西黄陵县境内,这里指京城长安。
“惟恐薄兰台”句,意谓自己怕被派往朝廷任职。“薄”,迫近;“兰台”,皇宫;“惟恐”,生怕。此句是说自己虽年迈体弱,但不敢远离京城,害怕被皇帝召见,受尽折磨。“薄”,迫近,靠近;“兰台”,宫殿,皇宫;“惟恐”,唯恐、惟恐。此句是说,自己虽年老体弱,但不敢远离京城,唯恐被召见,受尽折磨。
“驹刍絷遐往”,意思是说,连小马驹那样的草料都要拴起来,把我远远地送往京城。“驹”,小牲口;“刍”,饲料;“絷”,系住。此句是说,连小马驹那样的草料都要拴起来,把我远远地送往京城。
“狸首射不来”,意思是说,连用箭射击野猫都射不中。“狸”,指猫科动物;“首”,头;“射”,射箭。此句是说,连用箭射击野猫都射不中。
“鸣霆兴百蛰”,意思是说,雷霆惊动了所有冬眠的动物。“鸣”,“雷声”;“霆”,闪电;“兴百蛰”,惊醒了所有的冬眠动物。此句是说,雷霆惊动了所有冬眠的动物。
“何处着蚕衣?”是诗人对统治者发出的诘问。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
全诗通过叙述辞官的原因,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