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门外断秋风,梦隔烟花紫禁中。
何处竹枝传别意,子规残月在巴东。

【题解】

此诗为送别之作,写于春明门外。首句以景起兴,点明地点;第二句以梦起兴,抒发别意;第三句用典抒情;末句以景收尾,点明离情。全诗语言清新,感情真挚。

【注释】

1.春明:春明门,在长安城东,是长安城门之一。

2.巴东:今属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三峡,山高水急,风景秀丽。

【译文】

在春明门外,秋风萧瑟,吹落了满地黄叶。我梦见自己隔着烟花弥漫的紫禁城,遥望故土。

那故乡的竹枝曲里,传来你离别的消息,那子规鸟啼叫时,残月已挂在巴东上空。

【赏析】

这是送别友人许昌世宪的一首七绝。《全唐诗》编者注:“世宪字子正,号西溪。”《新唐书·宰相表》中也有“世宪”这个名字,而《宋史·宰相表》中则作“世勣”。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诗一开头就点出时间、地点,并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诗人把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心情巧妙地融为一体,使秋的凄凉与别情的哀伤浑然一体。

“春明门外断秋风”二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咏采菱》诗句:“秋风摇碧水,日暮故人稀”,但改“摇”为“断”,“故人稀”为“隔烟花”,更显凄清。诗人以景起兴,借景生情,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何处竹枝传别意?”这句问话似乎突兀,实际上却暗藏机锋,既指竹枝词中的《竹枝》,也暗指友人许昌世宪。因为“竹枝词”是唐人流行的一种民歌形式,而“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蜀王望帝之魂所化,其鸣声极为悲切,古人常以此代称悲愁之情。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的笛音,将别意传达到我的耳际呢?言外之意是说,我听到笛声就知道你即将远行,而这种笛声正是来自故乡四川的巴东,那里有美丽的巴渝山水。

“子规残月在巴东”两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前句写景兼点题意,后句写人兼点题意。意思是说:当子规鸟儿啼叫的时候,残月已经高悬在巴东上空,暗示友人即将离开京城。

此诗写得含蓄蕴藉,委婉动人,可谓情真意切。它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景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全诗语言简练,构思新颖,意境深远,风格清新,堪称送别诗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