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颉久不作,史籀亦已尘。
古学既凋丧,古制遂沉湮。
文繁世愈降,作者日维新。
春蛇复秋蚓,萎薾何足珍。
有美渊学士,运笔如有神。
翰墨盈海内,声华重儒绅。
悠悠百年后,继之更何人。
开卷抚遗迹,黯然忽悲辛。
商敦与周鼎,此器谁为陈。
图书道如在,会见风俗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它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学术传承的担忧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题鲜于渊学士遗墨
    注释:题目中提到“鲜于渊学士”,指的是唐代著名学者鲜于仲通(字渊)。遗墨指他的遗作或书法作品。
  2. 皇颉久不作,史籀亦已尘
    注释:这句话意味着自从汉字发明后,长时间没有创作出新的汉字作品,连史籀这样的大篆书家也被遗忘了。
  3. 古学既凋丧,古制遂沉湮
    注释:古学是指古代的学问、学说;凋丧意为衰败、消失;沉湮意指逐渐被埋没或遗忘。这里表达了对古代学问和制度衰落的感慨。
  4. 文繁世愈降,作者日维新
    注释: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章变得越来越华丽复杂,而创作者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表现手法。
  5. 春蛇复秋蚓,萎薾何足珍
    注释:比喻文字过于雕琢、繁琐,如同春天的蛇或秋天的蚯蚓,不值得珍惜。这里的“春蛇”、“秋蚓”都是用来形容文字的繁复,而“萎薾”则是形容文字的平庸无华。
  6. 有美渊学士,运笔如有神
    注释:赞美鲜于渊学士的才情,他的文笔如神明一般,能够驾驭文字,表达出深邃的内涵。
  7. 翰墨盈海内,声华重儒绅
    注释:翰墨指的是书写用的笔墨,这里用来形容文人学士们的作品遍布天下。声华则是指名声和风采。这句话表达了对文人学士们的敬仰之情。
  8. 悠悠百年后,继之更何人
    注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谁能继续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呢?这里表达了对文化传承者的无奈和忧虑。
  9. 开卷抚遗迹,黯然忽悲辛
    注释:翻开书籍,抚摸着古人留下的遗迹,心中涌起一股失落和悲伤。这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怀念。
  10. 商敦与周鼎,此器谁为陈
    注释:商朝的大钟和周朝的鼎,这些古代的重器如今又有什么用呢?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重器的价值的怀疑,也反映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质疑态度。
  11. 图书道如在,会见风俗淳
    注释:尽管书籍和道理依然存在,但是真正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却是那些遵循传统道德和文化的人。这里的“图书道”指的是道德准则和文化传统,“风俗淳”则是指社会风气纯正。这句话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期待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