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柳经霜叶半凋,客途风景夜萧条。
不堪乱柝惊孤枕,拟借轻帆送短桡。
玉宇高寒心岂远,金陵佳丽梦还遥。
推篷见月增离思,可信深闺共此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概括诗句的主要内容。
(1)
“堤柳经霜叶半凋”意思是:堤边的柳条在寒霜中已经凋零了,只剩下一半叶子。这一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堤柳”指水边长着杨柳的地方,“经霜”表明季节是深秋,霜降时节,天气寒冷。“叶半凋”说明柳树叶子大部分已经变黄了,只有一半还保持绿色,这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2)
“客途风景夜萧条”意思是:在客途上,夜晚的风景显得寂寞而冷清。这句也是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夜景。“客途”指旅途之中,“风景”即景色、环境,“夜萧条”表明时间是深秋的夜晚,天气十分寒冷。“风景”一词在这里是偏正结构,修饰后面的“客途”,描绘出旅途中的孤寂、凄冷的气氛。
(3)
“不堪乱柝惊孤枕,拟借轻帆送短桡”意思是:不能忍受夜深时传来的敲梆声惊醒了孤独的旅枕,想借一叶扁舟,载起我那疲惫的身体,让轻快的风儿把我送回家乡。这里的“乱柝”指打更的人敲打的梆子声,“惊孤枕”是说因听梆声而难以入眠。诗人以“不堪”和“拟借”表达自己的孤寂、苦闷,“惊孤枕”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拟”意为打算、想要,“短桡”指船桨,“送”是送行的意思。“拟借轻帆送短桡”一句是诗人想象自己有船可乘,能回家去,所以用“拟借”表示希望,用“送短桡”表现诗人归心似箭,迫切之情。
(4)
“玉宇高寒心岂远”意思是:在这高高的天上,虽然天寒地冻,但我的心并不遥远。这句写景,写的是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天空高远寒冷,但他的心却并不遥远。“玉宇”指高高的宫殿或亭台楼阁,这里泛指高远的天空;“高寒”指高远寒冷;“心岂远”指诗人的心并不遥远。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金陵佳丽梦难遥”意思是:即使身处繁华的金陵,美丽的景色也令人陶醉,但梦回故乡的心愿却难以实现。这句还是写景,写的是诗人在金陵看到的美丽景色。诗人把金陵称为“佳丽之地”,形容那里的美景,“金陵”指现在的南京,古代称金陵为金陵城。“梦难遥”意思是说即使身处此地,也无法实现回到故乡的愿望。
【答案】
示例一: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夜宿堤畔的情景。他看到寒霜中的柳叶已大半凋零,心中不胜凄凉,想到客居他乡,夜深时传来的梆声使他辗转难眠,于是想象着借助一叶扁舟,载着我疲惫的身体,让我随风归家。
赏析:
首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堤上的柳树在寒霜中已经凋零了,只有一半叶子还在绿意盎然,这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第二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夜景。在深秋的夜晚,天气异常寒冷,月光下的江面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影清晰可见。
第三四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夜半时分,听到远处传来的敲梆声,这使他无法入睡,他想象自己有船可乘,能够回到故乡。“拟借轻帆送短桡”,表现出诗人归心似箭,迫切之情。“不堪”和“拟借”表达了他的孤寂、苦闷和思乡之情。
第五六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彩,但自己的心里却没有远走高飞的感觉。他想象自己有船可乘,能够回到故乡。“玉宇高寒心岂远”“金陵佳丽梦难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示例二: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游子在外漂泊,夜宿堤畔的情景。他看到堤上的柳树在寒冷的冬风中已经凋零了,只剩下一半叶子还在绿意盎然,这暗示了他此刻的心情。
第二三两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夜景。在冬日的晚上,天空阴沉沉的,寒风刺骨,月光照进窗户里,照在他那孤寂的脸上。
第四五六句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深夜时分,他听到远处传来的梆声,这令他无法入睡,他想象自己有船可乘,能够回到故乡。“不堪”、“拟借”、“短桡”、“玉宇”等词语都流露出他的思乡之情。最后两联写景,描写的是作者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色。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彩,但自己的心里却没有远走高飞的感觉。他想象自己有船可乘,能够回到故乡。“玉宇高寒心岂远”“金陵佳丽梦难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