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舒啸地,路入薜萝深。
仄径披苍藓,平台控碧岑。
澹云千里色,落日半山阴。
灵籁萧萧发,疑闻鸾凤音。
【注释】
啸台:古人常在山间高地上筑台,台上常有吹箫、弹琴等声音传出,故称“啸台”。高人:指有才德的人。舒啸地:指高耸入云的高台。薜萝:一种植物,多生于山野之间,可作药材。仄径:狭窄的小路。披:覆盖。苍藓:青苔。平台:指高处建有楼阁的亭台。控:控制。碧岑:青色的小山。澹云:淡淡的白云。千里色:一千里之外的颜色。半山阴:指日落时太阳斜射在山坡上,一半被遮住。灵籁:指风吹过竹林的声音。萧萧:形容风声。鸾凤音:传说凤凰和鸾鸟鸣叫,声音非常美妙,这里用来形容听到的声音如鸾鹤般悠扬动听。
【赏析】
首联写景,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林画面:“啸台”高耸入云,是诗人所居之地。“路入薜萝深”,道路曲折蜿蜒,通向山林深处。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居住的山林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颔联写登临所见:山路崎岖,穿行于茂密的薜萝之中;登上高台,俯瞰远方,只见青青小山,笼罩着一层薄薄的云雾,一片朦胧。这一联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颈联写日暮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顶上,一片金黄。诗人仰望天空,只见朵朵白云,悠悠飘荡。此时,一阵风吹来,带来了清脆悦耳的竹林之声,仿佛是鸾鹤之音。尾联写诗人在山上独坐良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之情。他似乎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那是一种多么美妙而神奇的音乐啊!诗人不禁陶醉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归期。
全诗通过对啸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山水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同时,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展现,他的孤独、寂寞、感慨和喜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情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