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山中寺,跻攀亦偶然。
行穿林杪径,吟傍树间泉。
香阁缘崖迥,丹梯架壑偏。
佛光悬宝地,人语接诸天。
云木西连晋,河山北拱燕。
禅栖疑宿契,徙倚不知眠。
【注释】
明月宝光寺
明月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
跻攀亦偶然
跻攀:攀登。亦:也。偶然:有时,不时地。
行穿林杪径
林杪:树梢的尽头。
吟傍树间泉
吟:作诗吟诵。
香阁缘崖迥
香阁:佛寺内供佛之香炉或佛龛。缘崖:沿峭壁。
丹梯架壑偏
丹梯:红色的石阶梯。壑:山谷。偏:倾斜。
佛光悬宝地
佛光:佛教中的“佛光照”,即佛祖所现的光辉。
人语接诸天
诸天:天上诸神,指佛教中的天界众神。
云木西连晋
云木:山名,在今四川峨眉山西南。
河山北拱燕
河山:指四川一带的山河。北拱燕:指北边的山峦环抱像燕子张开翅膀。
禅栖疑宿契
禅栖:僧人住宿。宿契:旧时的约定。
徙倚不知眠
徒倚:徘徊,停留。不知眠:不知道睡觉。
【赏析】
本篇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赋,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明月宝光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寺院的优美环境,抒发了作者对月夜幽静的山林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两句,交代了写作地点——明月山中宝光寺以及登山的契机——“跻攀亦偶然”。这是全篇的开篇,为后文描写景物做铺垫。
颔联两句,描绘了明月山上的自然景观。上句写“行”,下句写“吟”,“行”与“吟”相互呼应,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诗人行走于山中、吟咏于林下、流连于泉边的景象。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颈联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宝光寺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上句写香阁依山而建、高耸入云;下句写丹梯架于深谷之上,显得格外陡峭险峻。这些描写既体现了宝光寺建筑的独特风格,又烘托出了寺庙的幽静之美。
尾联两句,通过“佛光”、“人语”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佛祖智慧的赞叹之意。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在明月山中宝光寺的修行生活,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整首赋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了明月山中的宝光寺及其周边的美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美之情以及内心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