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宣既南国,保釐复西土。
着绣还故乡,朱节震华鼓。

【注释】

旬宣:指唐肃宗在位的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应”,因避讳而称为“宣”。南国:指长安,唐代都城。保釐:即“保厘”,指皇帝。着绣还故乡:指代诗人被贬官回乡,身穿官服,带着绣花的衣服回故乡。朱节震华鼓:指诗人所佩戴的红色官印,上面有凤凰等图案,可以震动乐器,使音乐响起。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人描述了他在南国和西土的经历和感受。南国指的是长安,而西土则是指他回到故乡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是他曾经生活的地方,但如今却成为了他的流放之地。这种反差让诗人感到非常痛苦,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决心。

诗人提到了自己的身份——身着官服、携带绣花衣服回故乡。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责任。他需要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要承担起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这是一种双重的负担,但却也是他无法逃避的。

诗人描述了自己所佩戴的红色官印,上面有凤凰等图案,可以震动乐器,使音乐响起。这不仅是一种象征,也代表了他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坚信只要坚持信念、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南国和西土的经历、身份、官印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