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尺摩云霄,百围蔽林莽。
逍遥双树根,不作大槐想。

【注释】

嘉树台:《太平御览》卷九八五引《襄阳耆旧传》:“襄阳城西北有嘉树台,故楚相庄王筑以为台。”

千尺:形容树高。摩云霄:指树枝伸到云端之上。百围:形容树根庞大。蔽林莽:遮蔽着森林。逍遥:悠闲自在。

双树根:即“双柯”树根,比喻树木的根部纵横交错。不作大槐想:不要想到高大魁梧的大树。

【赏析】

首联写树之高、之壮。诗人在山居中,看到一棵挺拔的树,其树干高达千尺,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令人叹为观止。这棵古树的根系纵横交织,如同一对枝柯,深深地扎入地下,给人一种雄浑壮美的感觉。诗人用“摩云霄”和“蔽林莽”这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将树的高耸和根系的粗壮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机。

颔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树之形貌。“逍遥”二字,既写出了树的形态,又透露出一种闲适、超脱的气息。而“双柯”一词,不仅点明了树的根部形状,更给人以一种古朴、自然的美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整棵树仿佛成了一个充满故事和传说的存在。

颈联则是诗人对树的赞美。诗人认为,这棵古树虽然高大威猛,但并不张扬,不追求高大的外在表现,而是以内在的力量和魅力吸引人。这里,“不作大槐想”是对“双柯”这一特点的形象概括,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谦逊低调品质的赞赏之情。

尾联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人通过对这棵古树的观察和思考,感悟到了人生的哲理。他明白,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不能仅仅追求外表的高大和威严,而应该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有内涵的人。这种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