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心已逐大江东,且向江楼坐远空。
云澹千峰归盏底,日高百鸟散林丛。
登临转益烟霞癖,潦倒那思管葛功。
家傍匡山何处是,秋风回首夕阳中。
【诗句释义】
初秋登雅州三峰阁同李六台和韵:初秋时节登上雅州的三峰阁,与李六台一起吟诗作对。
客心已逐大江东,且向江楼坐远空:我的客居之心已经被东流的大江带走,只能暂且在江边的高楼上眺望远方的空阔。
云澹千峰归盏底,日高百鸟散林丛:云雾淡淡地将千峰映照在天边,太阳升高时百鸟纷纷飞散在树林之中。
登临转益烟霞癖,潦倒那思管葛功:登上高处更加喜欢欣赏烟雾中的景色,但如今潦倒不堪,哪里还有心思去思考管仲、乐毅那样的功业。
家傍匡山何处是,秋风回首夕阳中:家乡旁边就是匡山,我回头眺望着夕阳下的匡山。
【译文】
初秋时节登上了雅州三峰阁,跟随着李六台一起吟诗作对。客居之心已经被东流的大江带走,只能到江边的高楼上眺望远方的空阔。云雾淡淡地将千峰映照在天边,太阳升高时百鸟纷纷飞散在树林之中。登上高处更加喜欢欣赏烟雾中的景色,但如今潦倒不堪,哪里还有心思去思考管仲、乐毅那样的功业。家乡旁边就是匡山,我回头眺望着夕阳下的匡山。
【赏析】
《初秋登雅州三峰阁同李六台和韵》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杜甫初至成都时的一首诗。当时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居住,他经常登上城西的锦江之滨观赏风景,并写下了不少诗篇。此诗便是其中之一。此诗首联写景,颔联议论,颈联抒情,尾联点题,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客心已逐大江东。”客居之心已被东流的大江带走,只好到江边的高楼上眺望远方的空阔。这是诗人的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人在成都草堂定居后,常常登上城西的锦江之滨观赏风景。此时,他的心情也像江水一样奔流而去,无法平静下来。“且向江楼坐远空”,意思是说:我只得坐在江边的高楼上遥望远方空阔的地方。这里用“远空”来表示自己的孤寂、无聊和惆怅之情。
颔联“云澹千峰归盏底,日高百鸟散林丛”。意思是说:天空云彩淡淡地照耀着群山,它们被阳光照射得犹如一盏盏酒杯般晶莹剔透;当太阳升高时百鸟纷纷飞散在树林之中。这是诗人在观赏风景时的所见所感。“云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之情;“日高”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而“散林丛”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颈联“登临转益烟霞癖,潦倒那思管葛功”。意思是说:登上高处更爱欣赏烟雾中的景色,但如今潦倒不堪,哪里还有心思去思考管仲、乐毅那样的功业。“转益”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潦倒”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而“那思”则表现出诗人对过去功名事业的怀念之情。
尾联“家傍匡山何处是,秋风回首夕阳中”。意思是说:家乡旁边就是匡山,我回头眺望着夕阳下的匡山。“家傍”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夕阳”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而“回首”则进一步表现出诗人的怀旧之情。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同时,此诗也是一首描写成都风光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