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登阁当登台,绝国风烟短鬓催。
槛外江涛连雨急,尊前山翠接天来。
吾衰已谢周公梦,客赋无惭李白才。
若使柴桑归更晚,荒芜宁有菊花开。
诗句释义:重阳节这天登上三峰阁,仿佛要攀登到高台上去。身处这绝美的国度,却感到岁月匆匆,白发渐生,如同被风烟催迫。
译文:重阳节这一天登上三峰阁,似乎要攀登到高处。身处这个美丽的国度,却觉得岁月匆匆,白发如云,如同被风烟催逼。
关键词解释:
- 九日:指农历的九月九日,也称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通常会有登高、赏菊等活动。
- 三峰阁:具体地点不明,可能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或者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诗人在此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情感。
- 周公梦:指古代传说中的周文王在梦中得到圣人的指点,后来成为儒家文化中的一种象征,表示对贤者的敬仰和追求。
- 李白才: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他的诗才华横溢,被后人广为传颂。
- 柴桑:地名,位于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是李白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 荒芜:形容景象荒凉、无人问津。
- 菊花开:指秋天盛开的菊花,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常常用来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登高的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诗人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表达了对人生易老、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自然美景和人文历史的深深眷恋。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