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伯津头江水斜,茅茨竹里有人家。
当年谢傅甘棠树,今日春风野草花。
诗歌原文
召伯津头江水斜,茅茨竹里有人家。
当年谢傅甘棠树,今日春风野草花。
诗词解析
第1句
翻译:召伯镇的渡口,江水倾斜。
注释:召伯津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某地。江水倾斜表示水位较低,可能是由于近期降雨或河流水位下降造成的。
第2句
翻译:在简陋的茅草屋中,竹丛中隐藏着几户人家。
注释:这里的“简陋”表明这些房屋非常简易,可能没有经过太多装饰或建筑技术。而“竹丛中”则增添了一种自然朴素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
第3句
翻译:回想当年谢安种植的甘棠树,如今却成了春风中的野草花。
注释:谢安(320年-385年),东晋时期名士、大臣、军事家和书法家。他曾经在家乡建康(今江苏南京)种植了一棵甘棠树,以示纪念。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这棵大树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了随风摇曳的野草。这一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无情以及人事变迁的无常。
作品赏析
胡俨的《召伯坝·其一》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召伯镇的自然风貌及历史的沧桑。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抒发。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变化,诗人引发了人们对时间、记忆与变迁的深入思考。同时,诗中的自然景物也成为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胡俨生活在明朝,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关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召伯镇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有关。通过对召伯镇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当地的地理特征,还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通过诗中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诗人可能试图传达一种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与哲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