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遍龙岩共马嵬,何如此地漫周回。
游人每惮峰头雪,定叟宁惊槛外雷。
平见斗杓明似烛,静观尘海大如杯。
老夫屡有栖山志,争奈凡心尚未灰。
五台山和前韵其四
历遍龙岩共马嵬,何如此地漫周回。游人每惮峰头雪,定叟宁惊槛外雷。平见斗杓明似烛,静观尘海大如杯。老夫屡有栖山志,争奈凡心尚未灰。
注释及赏析:
- 历遍龙岩共马嵬:这句话意味着诗人曾历经龙岩与马嵬的险峻,形容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
- 何如此地漫周回:表达了作者对于眼前五台山美景的独特感慨,认为这里的景色比之前的经历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 游人每惮峰头雪:描绘了游人在攀登山峰时面对飘落的雪花的恐惧心理,突出了山巅的险峻与美丽并存的特点。
- 定叟宁惊槛外雷:形容在山谷间观赏雷声时内心的宁静与安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接纳。
- 平见斗杓明似烛:通过观察北斗七星勺柄的形状,形象地比喻夜晚星辰的明亮,展现了诗人对天文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 静观尘海大如杯:描述了诗人在静坐中观察到的宏大景象,用“尘海”比喻广阔的天空或是无边的世界,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 老夫屡有栖山志:透露出诗人长久以来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
- 争奈凡心尚未灰:最终表达了诗人尽管有着归隐的愿景,但仍被世俗所困扰,未能完全实现心中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五台山景色的具体描绘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五台山的自然风光,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生活哲学。通过对诗句的深入理解,人们可以感受到诗中的哲理和美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