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特秀五华山,曾记南征万里还。
江入嶍峨天作堑,地经笮箐石为关。
肯惮风尘违壮志,每谈瘴疠一摧颜。
当时六诏多贤守,声名无出临安右。
郡中夷落半雕题,部下𤏡氓尽稽首。
君本甘泉奏赋才,早从画省拥麾来。
高卧夜闻桴鼓息,燕坐朝看画戟开。
汉家佐理重循吏,遐徼回翔占利器。
伏波慷慨詟百蛮,颍川超忽登三事。
今移宪节武昌西,鹦鹉洲前芳草萋。
为传崔颢题黄鹤,绝胜王褒访碧鸡。

赠章宪副之楚

滇池特秀五华山,曾记南征万里还。
江入嶍峨天作堑,地经笮箐石为关。
肯惮风尘违壮志,每谈瘴疠一摧颜。
当时六诏多贤守,声名无出临安右。
郡中夷落半雕题,部下𤏡氓尽稽首。
君本甘泉奏赋才,早从画省拥麾来。
高卧夜闻桴鼓息,燕坐朝看画戟开。
汉家佐理重循吏,遐徼回翔占利器。
伏波慷慨詟百蛮,颍川超忽登三事。
今移宪节武昌西,鹦鹉洲前芳草萋。
为传崔颢题黄鹤,绝胜王褒访碧鸡。

注释

  1. 滇池特秀五华山:指云南省的昆明湖因其秀丽的风景而被称为“滇池”,其中“五华”是其著名的山脉之一,“山”表示五华山。
  2. 曾记南征万里还:这里指的是作者曾经参与的南方远征行动,“南征”可能是指抗金或抗元等军事行动,“万里还”则表示历经长途跋涉返回。
  3. 江入嶍峨天作堑:嶍峨山是云南的一座著名山峰,此处形容长江在进入该山时,地形如同天然形成的壕沟。
  4. 地经笮箐石为关:“笮箐”是古地名,可能位于今天的某个地方,“石为关”则意味着这里曾是一道以石头建造的关卡。
  5. 肯惮风尘违壮志:表达了即使面对艰苦的环境也毫不退缩,坚持自己的大志。“惮”即害怕、畏惧。
  6. 当时六诏多贤守:六诏是历史上对云南地区的一种称谓,这里的“贤守”指的是有才能的统治者。
  7. 声名无出临安右: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右”在这里表示最高的位置或地位,意味着在所有人中,没有比临安更响亮、更有威望的名声了。
  8. 郡中夷落半雕题:指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夷落”即部落,“雕题”是一种古代纹身习俗。
  9. 部下𤏡氓尽稽首:𤏡民是古代对某族群的称呼,“尽稽首”则是表示极大的尊敬和服从。
  10. 君本甘泉奏赋才:甘泉宫是汉朝的一个皇家园林,“奏赋才”指的是擅长作诗赋的人。
  11. 高卧夜闻桴鼓息:高卧是指悠闲自得地躺着,“夜闻桴鼓息”则描绘了深夜听到战鼓声的情景。
  12. 燕坐朝看画戟开:燕坐是指在座位上安静地坐着,“画戟开”可能意味着朝廷中的官员在讨论重要事务。
  13. 汉家佐理重循吏:汉家指的是汉代的朝廷,“佐理”意为辅佐治理,“循吏”是遵守法纪的官员。
  14. 伏波慷慨詟百蛮:伏波是汉武帝时期名将李广的别称,这里的“慷慨詟”可能是说李广将军英勇善战,能够振奋士气。
  15. 颍川超忽登三事:颖川是古地名,“超忽”可能是指卓越非凡,“登三事”则意味着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6. 今移宪节武昌西:武昌是现在的武汉,“西”可能指的是西边的区域。
  17. 鹦鹉洲前芳草萋:鹦鹉洲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湖泊或岛屿。
  18. 为传崔颢题黄鹤:“崔颢”是唐朝的一位诗人,“题黄鹤”可能是指他为某个地方或建筑所做的题词。
  19. 绝胜王褒访碧鸡:王褒是汉代的一位文学家,“访碧鸡”可能是指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赏析

《赠章宪副之楚》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描写,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整首诗不仅记录了作者与章宪副之间的深厚友谊,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勇敢和智慧的赞美。诗中多次提到“滇池”和“五华山”,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地域色彩,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此外,诗歌中穿插的历史典故、文化人物和地理名称,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