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笏山头一径分,半通祠宇半连坟。
可怜僧舍成灰劫,落尽泉声见白云。
这是一首描绘天平山风光和历史的诗作。
第一句“万笏山头一径分,半通祠宇半连坟”。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天平山的壮观景象。山头的万笏,即指众多的山峰,它们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无数的笏板一样。一条山路从山头蜿蜒而下,分为两路,一边通向祠宇,一边通向坟墓。这里的“祠宇”指的是寺庙,而“坟墓”则是指埋葬先人的墓地。这句诗通过对山路、祠宇和坟墓的描述,展现了天平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第二句“可怜僧舍成灰劫,落尽泉声见白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天平山的历史遗迹。僧舍是古代僧侣居住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废墟,只剩下灰烬。泉水的声音在这里也变得稀少,甚至消失不见,只剩下白云在山间飘荡。这句诗通过对比僧舍和泉水的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诗人感叹天平山经历了无数岁月的变迁,成为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第三句“天平山”直接点题,再次回到天平山的描写。诗人通过对山路、祠宇和坟墓的描述,以及僧舍和泉水的变化,展现了天平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沉淀。同时,通过“可怜”、“落尽”等词语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天平山变化的感慨和惋惜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天平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沉淀。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