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寂寞解朝裾,何似承明厌直庐。
谢病早归年不待,避喧真与世常疏。
笔留藩溷因题赋,墨变池塘为学书。
参佐廨西芳草遍,时闻人访士衡居。

【注释】

简陆仪部 ——即“简斋”的简称,是苏轼的字。陆仪部,指陆佃。

自甘寂寞解朝裾(jū) ——自己甘于孤独,脱下冠带,表示辞官退隐。朝裾,古代官吏的礼服。

何似承明厌直庐 ——不如在承明殿里厌倦了朝政而退居。承明殿,汉宫殿名,在长安城北,东汉时为宰相府,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

谢病早归年不待 ——托病请求退休,没有等到年老就告假回家。

避喧真与世常疏 ——避开喧嚣的世俗生活,与世人常常疏远。

笔留藩(fān)溷(hùn)因题赋(fù),墨变池塘为学书 ——把笔留在书房的角落里(藩溷),因而作赋;用墨汁改变池塘的形状,以学习书法。

参佐廨(xiè)西芳草遍,时闻人访士衡居(yī) ——随从官员的办公处西边长满了芳草,经常有人来访问我。士衡,指作者。

【赏析】

此诗为酬答陆佃《赠简斋》诗而作。陆佃,字公度,号元城先生,北宋临川人。曾历任诸州教授、国子博士等职,晚年退归故里。这首诗写于宋哲宗绍圣四年(西元一〇九七年)。诗中表现了苏轼对政治生活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篇语言清新流畅,风格平易自然,富有情致。

首联“自甘寂寞解朝裾,何似承明厌直庐。”意思是说,我愿意过一种清贫闲适的生活,摆脱尘俗的纷扰,脱下那身代表官位的朝服。比起在承明殿里厌倦了朝政而退居,还不如隐居在山林之中呢。承明殿,汉代宫殿名。汉文帝时置承明火,以供御览图书之用。唐以后改称东宫。承明殿后有承明堂,故又名承明殿。

颔联“谢病早归年不待,避喧真与世常疏。”“谢病”,谓辞去官职,请求告老;“避喧”,指远离嘈杂喧闹的地方;“世常疏”,指与世俗隔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辞官隐居的愿望。

颈联“笔留藩溷因题赋,墨变池塘为学书。”意思是说,我把笔留在书房的角落边作赋;用墨汁在池塘上变化形状,来学习书法。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又表明他善于用笔和好学的特点。

尾联“参佐廨西芳草遍,时闻人访士衡居。”意思是说:随从官员的办公处西边长满了芳草,经常有人前来拜访我。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隐者身份及他的名声远扬。

此诗通过描写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此诗也体现了苏轼豪迈的个性特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