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来投璧渡淮河,日暮江门感慨多。
流水讵随罗绮尽,春风无复翠华过。
妆楼明月难留舞,杨柳长堤解赠歌。
见说小山丛桂早,相招兹地隐如何。
《扬州》是一首描绘元代扬州繁华景象的诗歌,通过对星辰、江淮、琼花、杨柳等自然元素和朱帘、银罂、翠管等人工装饰的描写,展现了扬州作为东南重镇的独特魅力。以下是这首诗词原文:
朝来投璧渡淮河,日暮江门感慨多。
流水讵随罗绮尽,春风无复翠华过。
妆楼明月难留舞,杨柳长堤解赠歌。
见说小山丛桂早,相招兹地隐如何。
接下来将就每一句诗分别进行解释:
- 朝来投璧渡淮河:早晨有人向淮河投掷玉璧,象征着某种重要的行动或决定,渡指的是渡过淮河。
- 日暮江门感慨多:随着太阳西下,诗人在江门感受到的感慨也越发深刻。江门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
- 流水讵随罗绮尽:水流不会因为衣服的华丽而改变它的流向,意味着事物的变迁是不可预测的。
- 春风无复翠华过:春风不再吹拂那些曾经繁花似锦的地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时光的消逝。
- 妆楼明月难留舞:在华丽的妆容之下,明月难以留住歌舞,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怀念。
- 杨柳长堤解赠歌:长长的柳树堤岸上,有人解下歌声赠送,可能是在告别或是庆祝某个特殊的时刻。
- 见说小山丛桂早:据说小山的桂树已经提前盛开,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 相招兹地隐如何:邀请我去这个地方隐居,询问我是否愿意。这里的“兹地”指特定的地点,可能是一个幽静的地方。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扬州这座城市深深的喜爱和不舍。它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缅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