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因明主,蒙恩念逐臣。
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
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
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
【注释】
答章宪使:作答给姓章的人。宪,同“宣”。
得罪因明主:因为受到君主的宠信而获罪。得罪,指受宠信。明主,君主。
蒙恩念逐臣:承蒙恩典,思念被贬逐的臣子。蒙,承、受,动词。
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在岭南的山岭上听到猿猴的哀鸣,看到南方春天的花开花落。岭表,泛指岭峤之地。
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我们一同在青山下休息,都迎来了满头白发。
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想写首诗来报答你的厚意,但过去的事却难以一一陈述。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天圣三年(1025)冬,时作者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当时作者任端州知州,属韶州管辖,故称章宪者为“韶人”。诗人以感激之情作答。
开头两句:“得罪因明主,蒙恩念逐臣。”是说,我是因为受到君主的宠信获罪而被贬谪的,承蒙你对我的恩惠照顾,使我得以远离京城,远离朝廷。“得罪”“蒙恩”都是被动句,表明自己的处境;“因明主”、“念逐臣”则是主动句,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三联:“猿啼岭表夜,花发日南春。”“猿啼”,是实闻之景,是虚闻之景,是耳闻之声,是目闻之色——这是诗人从韶关遥望岭南所见的景象。“岭表”即岭南地区,这里泛指岭南一带。“日南春”即日南郡,古称交趾,治所在今越南中部,这里泛指岭南一带的春天。“夜”与“春”对举,一写景,一抒情,情景交融。“猿啼”既是实闻之景,又是虚闻之景,是耳闻之声,是目闻之色——这是诗人从韶关遥望岭南一带所见的景象。“日南春”既写岭南地区的春天景色,又暗示韶州此时正是仲春时节,正是万物复苏之时。
第四联:“共就青山卧,俱逢白发新。”“共就青山卧”是实写,诗人与友人一道在韶州的青山下休息。“俱逢白发新”是虚写,诗人与朋友一样都在老去,都在迎来自己的“白头新”(头发白了)。“俱逢”二字,既点出两人同在韶州青山下休憩,也写出诗人与友人同享韶州山水美景,同度韶州岁月时光,共同度过韶州美好人生。“共就青山卧”,是实写,诗人与朋友一道在韶州的青山下休息;“俱逢白发新”,是虚写,诗人与朋友一样都在老去,都在迎来自己的“白头新”——这是诗人从韶关遥望岭南一带所见的景象。“共”字既表示两人同在此地,又表示两人同享韶州山水美景,同度韶州岁月时光,共同度过韶州美好人生。
最后两句:“裁诗浑欲报,往事不堪陈。”是说,虽然我想写首诗来报答您的大恩,但我过去的一些事情已经无法一一向您诉说。“裁诗”是实写,诗人正在写一首诗来报答朋友的厚恩;“浑”是副词,表示将要、打算的意思;“报”是动宾结构,是动词,表示报答。“往事”是虚指,指那些过去的事情和经历。“不堪”是副词,表示不能承受或忍受不了的意思。“陈”是动词,表示陈述。“不堪陈”是动宾结构,是动词,表示不能承受或忍受不了那些过去的事情和经历。
【译文】
因为受到您这样的君主的宠爱,获罪而遭贬谪;承蒙您的恩惠照顾,让我远离京城,远离朝廷。
我在韶州青山下休息,一起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我们都在迎来自己的老年。
我想为您写首诗来报答您的大恩,但过去的一些事情已经无法一一向您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