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玉嗟之子,宁馨有令儿。
多应怜凤羽,非止为蛾眉。
夜壑长留恨,春风祗益悲。
名香产西域,不验返魂时。
《为张含追悼少君二首闻遗孩孝慧云其二》是一首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逐句的解析:
- 诗句解读:
- 埋玉嗟之子,宁馨有令儿。[#]:“埋玉树”象征着才华横溢的人物,而“嗟子”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惋惜和赞美。这里的“宁馨有令儿”意味着张含虽然年轻,但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令人赞叹。
- 多应怜凤羽,非止为蛾眉。[#]:“凤羽”和“蛾眉”都是美丽的象征,这里暗示张含不仅外表出众,更具有内在的才华。
- 夜壑长留恨,春风祗益悲。[#]:“夜壑”和“春风”都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张含离世的深切悲痛。
- 名香产西域,不验返魂时。[#]:“名香产西域”指的是传说中的神药,能够带来转生或复活的希望,但最终未能实现。
- 译文:
- 我为你哀悼,你的才智如同玉石一样珍贵,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你的存在让世人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的美。你的离去让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悲哀,就像夜晚的山谷充满了无尽的悲伤,而春天的微风只会增加人们的悲愁。你的名声远扬于西域,却无法验证那些传说中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药是否真的有效。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张含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和人品的高度评价。诗中的比喻、象征等手法,使得诗句富有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张含的深情厚意。
- 诗人通过描绘张含的才华和人品,以及他的离去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传达出一种深深的哀思和不舍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表达。
-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张含的怀念,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物,又有神话传说,这些元素的融合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 创作背景:
- 《为张含追悼少君二首闻遗孩孝慧云其二》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白居易以诗歌为武器,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和不满。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为张含追悼少君二首闻遗孩孝慧云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张含才华与品格的赞扬之作,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思的悼诗。通过对张含的缅怀,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担忧。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唐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