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水下桐津,看山入富春。
花源别是路,鱼鸟自为邻。
独作垂竿客,多惭荐藻人。
沧波流不尽,何以溯芳尘。

诗句:

子陵祠

问水下桐津,看山入富春。

花源别是路,鱼鸟自为邻。

独作垂竿客,多惭荐藻人。

沧波流不尽,何以溯芳尘。

翻译:
在杭州东南方向溯江而上,遇到富春渚,到达七里滩,两山之间有严子陵祠。清风高洁的节操,照耀着江水,以前常常经过这个地方,看到它的容貌,徘徊很久舍不得离开。宋范仲淹担任严郡守时曾为子陵置义田立祠以歌其德。

注释:

  1. 子陵祠 - 纪念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的祠堂。汉主 - 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子陵 - 即严光,东汉时期的隐士,曾与刘秀同学,刘秀即位后他隐居不见,后被召至洛阳,不受官职,归隐于富春山。
  2. 问水下桐津 - 比喻探寻严子陵祠所在之地。看山入富春 - 描述站在高处远望富春山的美丽景色。
  3. 花源别是路 - 指富春山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引人入胜。鱼鸟自为邻 - 指富春山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4. 独作垂竿客 - 描述了诗人独自垂钓的情景。多惭荐藻人 - 诗人因未能推荐严子陵而感到惭愧。
  5. 沧波流不尽 - 表达对长江永恒流动的景象的感慨。何以溯芳尘 - 表达了无法追寻严子陵留下的芬芳踪迹的无奈之情。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严子陵祠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展现了诗人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全诗通过对严子陵祠周边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