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
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
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

十月十五夜月

清汉月仍满,空山岁欲阑。

入林无叶碍,映水觉池寒。

远道心千里,高楼思万端。

谁能三五夜,长及盛年看。

【注释】

  1. 清汉:指清澈的银河,即银河。
  2. 阑(lán):尽,完。
  3. 无叶碍:没有树叶阻碍。
  4. 映水觉池寒:月亮在水面上倒影,觉得池水也冷了。
  5. 远道心千里:远行的思绪有千里之遥。
  6. 高楼思万端:在高楼里思念着无数的事情。
  7. 三五夜: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晚上。
  8. 长及盛年看:能够一直看到我壮年时期。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月光、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清汉月仍满”,描绘了明亮的月亮依然高悬于夜空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里的“清汉”指的是清晰的银河,象征着光明与希望。而“月仍满”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期待。

“空山岁欲阑”,描述了寂静的山林中岁月即将结束的景象。这里的“岁欲阑”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增长,而“空山”则给人一种孤独和空旷的感觉。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第三句“入林无叶碍”,描绘了进入树林后没有树叶阻碍的场景。这里的“入林”表示进入树林的动作,“无叶碍”则表达了树林中没有树叶的干扰,给人一种清新而舒适的感觉。

最后一句“映水觉池寒”,则是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与池水的寒冷相联系,进一步强调了秋天夜晚的凉爽和寂寞。这里的“映水”表示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觉池寒”则表达了因为月光的作用而感到的寒冷。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通过对比明亮的月光、静谧的山林、清澈的河水等元素,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无奈、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