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宇开灵岳,池台隐废宫。
已看尘劫远,犹想霸图雄。
野霁呈秋色,涛喧见晚风。
从知挂帆意,遥在五湖东。
【赏析】
灵岩:即浙江钱塘江边的灵岩山。灵岩山在杭州西湖西面,相传为晋代谢安隐居的地方。
栋宇开灵岳:指灵岩寺的殿堂楼阁开敞壮丽。
池台隐废宫:指灵岩山的水池、亭台等景物隐没而不见。
已看尘劫远:指自己看到世事变迁已经远离尘世。
犹想霸图雄:仍想当年王霸之业。霸图雄,指称霸天下的伟业。这里借指历史上一些有作为的君主所建立的功业。
野霁呈秋色:指傍晚时分,天刚刚放晴,山野间呈现出秋天的颜色。
涛喧见晚风:指晚风吹动着江涛,发出阵阵声响。
从知挂帆意,遥在五湖东:知道您要乘船离去了,您的身影远远地映衬在五湖东边。从知,指了解;挂帆,指扬帆远行,离开家乡或去外地。五湖,泛指太湖和钱塘江南岸一带湖泊。
“栋宇”、“池台”是写山寺建筑雄伟,“废宫”则指昔日帝王的陵墓所在之地,这两句诗表面上看似写景,实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风云变幻、王朝兴衰更替的深刻感慨。
接下来三句是诗人对所见景象的感受与联想。他看到的是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但内心却感叹世事沧桑、时移物易。这种感慨正是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往昔英雄豪杰功业难以再现的无奈心情的反映。
“野霁呈秋色”一句中的“野霁”指的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明而大地初露曙光;“秋色”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色彩。这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野之间初现的清晨曙光与秋天的色彩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色背后,诗人却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仿佛看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这种失落感源于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前景的担忧。
接下来的三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降临后的景象:“涛喧见晚风。”这里的“涛喧”形容海浪拍击岸边的声音如同雷鸣般震耳欲聋;“见晚风”则是指当夜幕降临之时,凉风习习吹拂着江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将夜晚与白天的美景进行了对比。虽然夜晚的景色更加宁静祥和,但诗人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离去的背影。这种忧伤源于他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他知道对方即将扬帆远行,但他却无法亲自送行,只能远远地目送着他的身影渐行渐远。这种不舍之情不仅来自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更源自于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他深知自己的身世并非显赫,甚至不如友人那般风光无限,但却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之心。这种赤诚之心使他在面对困境时能够勇往直前,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能坚守初心不改。因此,他深感惋惜的是,自己虽然拥有这样的品质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
整首诗以灵岩山为中心展开叙述,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既富有哲理又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外在的美又有内在的深意。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可奈何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