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尧年隐,羞称帝者师。
虚闻前席待,不遣后车随。
滩是垂纶处,星非犯座时。
只应鸥与鹭,犹此伴荒祠。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所作,表达了对尧舜时代理想的向往之情。首联“钓台”,指钓鱼台,在今河南南阳城北。相传尧帝曾居于此,后隐居于此,因此后人有“尧年隐”之称。颔联点出“尧年隐”的典故,以“尧年隐”自况。“羞称帝者师”,意为自己虽不愿做天子,但愿意做尧舜那样的圣王。颈联写尧舜时代的贤君,他们能虚心听取前代贤人的治国之策,不使后世的贤人在身后被忘记。尾联写尧舜时代的贤君能与百姓同甘共苦,如鸥鹭一般自由自在,与民同乐。尾联中诗人以“只应”“犹此”强调了尧舜时代贤君的风范。全诗以咏古讽今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渴望效法尧舜,实现大同社会的强烈愿望。

【答案】

译文:

我羡慕尧舜时代,不愿做帝王,只愿做一位圣明之王的老师。我只希望听到先代君王的教诲,而不让后来的人去追念他。

沙滩就是垂钓的地方,星辰不是用来犯坐的地方。我只该像鱼和鸟一样,仍然陪伴着这座荒废的祠堂。

赏析:

《钓台》是一首借咏史以言志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尧舜时代的政治环境,来表达自己向往上古那种理想化的政治境界。首句即点题,“钓台”即指“尧年隐”之地,“尧年隐”即指尧舜时代,这是作者自比的对象。“愧”、“羞”二字表明作者并非真的想成为圣主尧、舜,而是想成为他们的老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第二句“只应”“犹此”则明确表示了作者的愿望:只应如此,仍可如此。这里,作者运用了反语手法,用一种看似否定的说法实际上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第三句“虚闻前席待”,意思是说,自己虽然不想做帝王,但却虚心地聆听前辈君主们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言论。“虚闻”一词表明了作者对前辈君主们言论的珍视,而这种珍视并不是出于对他们个人的敬畏,而是因为他们的言论代表了正确的治国方略。第四句“不遣后车随”,进一步说明自己并不希望后代君主去追随和效仿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像尧、舜那样,能够倾听前人的智慧,并加以实践。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经验的珍视以及对传统道德价值的尊崇,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于现实政治的冷漠。最后两句则直接点出了作者的理想境界:“滩是垂纶处”,“星非犯坐时”。在这里,作者描绘了自己在沙滩上垂钓的情景以及在星空下安然入梦的场景,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境界:一个没有争斗和冲突、没有权力斗争和名利诱惑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像鱼儿在水中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也可以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