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
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
所以孔夫子,俯学师襄琴。
初弹猗兰操,再鼓文王音。
至和格鸟兽,跄舞娱人心。
此图写遗意,山高流水深。
披玩发长嘅,视古犹视今。

【注释】

夫子学师襄琴: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习弹琴的故事。

周衰乐废缺:周朝衰落,音乐被废止。

正声几湮沈:纯正的音乐几乎被埋没了。

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如果没有有独立见解的人,那么在遥远的未来,谁会去探寻呢?

所以孔夫子,俯学师襄琴:所以孔子就学习了师襄弹琴的技巧。

初弹猗兰操:刚开始弹的是《猗兰操》。

再鼓文王音:再弹奏的是《文王操》。

至和格鸟兽,跄舞娱人心:和谐地弹奏,能使鸟兽欢快起舞,使人心感到快乐。

此图写遗意:这是根据孔子的遗愿而画的图。

山高流水深:画面描绘山势高峻,流水深远的景象。

披玩发长叹:仔细观看,发出感慨。

视古犹视今:看着古代的人就像看着现在的人一样。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夫子学师襄琴”四句,诗人首先点明这幅画的主题,即孔子学习师襄弹琴的场景。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其一生都在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精进。而师襄则是一位精通琴艺的乐师,他的技艺非常高超。因此,孔子向师襄学习琴艺的场景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理想境界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周衰乐废缺”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周朝衰败之后,音乐文化逐渐衰退的情况。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可以传达国家的意志。然而,随着周朝的衰败,音乐文化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和影响力。

“苟无独识者”四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文化的担忧。他认为,如果社会上缺乏具有独立见解的人,那么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又怎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呢?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于音乐文化未来发展的关切。

最后两句,诗人以“故孔夫子,俯学师襄琴”作为总结,再次提到了孔子向师襄学习琴艺的场景。这种场景不仅代表了孔子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同时,这也表明了孔子对后代的影响和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孔子学琴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和文化的深厚情感。诗人通过这首题画诗,表达了自己对于音乐文化的思考和关注,同时也传达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