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
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

渔梁结屋

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

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描述了姚家庄的位置在石梁之上,通过隔溪的指点可以远望山峦,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景观。
  • “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表明这些华丽的建筑并非作者所追求,他更喜欢在翠竹和老梅环绕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 “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和平静。
  •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虽然已年老体衰,但仍有一颗向古代贤人学习的心,希望能传承智慧给子女。

2. 译文

  • “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飞楼杰阁非我事,翠竹老梅开此堂。”“新丰鸡犬归未得,韦曲桑麻如许长。”: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 “三间茅屋吾老矣,携儿拟拜庞公床。”: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及对传统智慧的尊重。

3. 赏析

  • 意境深远:“石梁之上姚家庄,隔溪指点山苍苍”,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 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文化内涵:诗中融合了自然美、田园生活与传统文化元素(如“庞公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

这首诗作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诗中的“石梁”、“姚家庄”等地名可能来源于诗人的亲身经历或想象之中,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与代入感。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和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