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佐,原名唐龙,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7,卒于公元1546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
正德三年进士。
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
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
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
累官至吏部尚书。
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
卒后复官,谥文襄。
有《渔石集》。
生卒年:1477-1546
虞佐,原名唐龙,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7,卒于公元1546
明浙江兰溪人,字虞佐,号渔石。
正德三年进士。
任郯城知县,嘉靖时,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罢榷税及虚田之租。
进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
赈陕西饥,屡败吉囊及俺答。
累官至吏部尚书。
以年老多病,每事咨僚佐,辄为所欺,罢为民。
卒后复官,谥文襄。
有《渔石集》。
生卒年:1477-1546
```json { "诗句": { "亭上莺花老,风光转芰荷。如何春日里,却向客乡过。远海波声少,近山云气多。醉中时慷慨,不敢向人歌。", "注释": { "亭上莺花老": "亭上的花朵已变得衰老。" "风光转芰荷": "风景变化,荷叶盛开。" "如何春日里, 却向客乡过:", "如何":反问词句,表达一种意外或疑惑之情。 "春日里":春季的时期。 "却向客乡过:", "却向":反而、却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 第一句,“赦书坪渡渭”,是说在渭北渡口的赦书坪上渡过渭水;第二句,“荒荒野色连”,意思是渭河两岸的野草长到连天,一片荒凉景象;第三句,“十家桥外市”,指的是渭河北岸有座小桥外是集市;第四句,“双橹峡中船”,指的是渭河南岸有个峡谷,那里有两条划桨的船(舟);第五句,“冰响潜鱼听”,意思是溪流里的冰块撞击的声音被鱼儿听到了;第六句
注释: 万树秋云里,孤山细雨时。 万棵树木在秋天的云中,孤山时下细雨。 江泥沾落絮,花雾困游丝。 江泥沾染着落絮,花雾使游丝困住。 怀抱为谁好,亲朋己久辞。 我怀抱着什么好呢?亲朋好友都离开了。 东溪读书处,一水护青帷。 我在东溪读书的地方,一条小河守护着我的青纱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大自然的静谧与萧瑟。首句“万树秋云里
诗句: 太守传经地,幨舆趁月行。 译文: 太守是传授经典的地方,乘着月光赶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诗中"太守传经地"一句,既写出了地方官员的职责所在,又暗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幨舆趁月行"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夜晚赶路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教育的执着和坚持。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注释】: 细雨纷纷,风前断续。疏叶上落雨,随风飘来,仿佛是那细雨在耳边私语。亭台上的山雾朦胧,城郭里的溪云迷蒙。乡愁更添乱意,世事纷杂令人怜爱。早秋时节,我如孤雁一般,天外独思群友。 【赏析】: 《雨怀》为七律体,首二句写景,“细细”“疏疏”状雨之微;三、四句写近景,山雾城云显其幽。五、六句写远思,忧心忡忡。末联以雁喻自己,寄情于天外。全诗写景细腻,情感深沉,构思精巧,意境深远
岐山 【注释】:岐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境内。古称陈仓山,因秦文公时曾在此建都而得名,是渭河的源头,被誉为“天下第一险道”。 【译文】:岐山上黄云缭绕,荒废的城池在落日下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此诗描写了岐山上的景象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 岩林遗鲁殿,畎亩变秦川。 【注释】:岩林,指古代的山林;鲁殿,指鲁国的宫殿;畎亩,指古代的田地;秦川,指秦国的土地
圆通寺 物外暂招寻,惟闻钟磬音。注释:在世俗之外暂时来寻找这个地方,听到的只是钟声和磬声(梵乐)。 松萝栖梵影,水石定禅心。注释:山中的松树和萝藤都长满了苔藓,映衬出佛门的影子;溪流、石头都是禅宗修行者静心冥想的地方。 云去苍崖湿,僧归紫径深。注释:天空中的云雾飘过高高的山崖,使得山崖变得湿润;和尚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回到了寺庙深处。 滇池风雨至,正好听龙吟。注释:滇池边风起雨来
注释: 1. 春月白如雪,春山青如铜。 注释:春天的月亮明亮洁白,春天的山色翠绿如同青铜。 2. 杨柳未堪折,归客何悤悤。 注释:柳树还未长满枝条,不能承受我离去时的依依不舍。 3. 三径命巾车,五湖漾孤篷。 注释:在通往三间小屋的路上,我骑着马车;在广阔的湖泊中,我的船孤独地飘荡。 4. 从兹谢尘鞅,陶然隐者风。 注释:从此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享受隐士般的宁静。 5. 广结桑麻交,远寻麋鹿踪。
这首诗描绘了崆峒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古代道教文化遗迹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西北崆峒山势雄,千年境界尚鸿蒙。 - 关键词注释:“崆峒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山脉,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西南,主峰海拔2943米。“山势雄”形容其巍峨壮观。“鸿蒙”原指天地未分、混沌初开的状态,这里用来形容崆峒山古老而神秘。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崆峒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公署中闲居无事时的即兴之作。全诗通过描绘景色、抒发情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安于田园的心境。 下面是对每一句诗句的逐句释义: - 洞门锁清昼,一径落花深。 - 注释:清晨时分,洞口被锁着,庭院里落满了花瓣。 -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阳光从洞口透进来,照在落满花瓣的小径上。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 把酒对山色,读书随树阴。 - 注释
释洪恩,字三怀,明代上元人。他是一位佛教僧人,曾居长干寺,并撰写了《雪浪集》二卷。下面将具体介绍洪恩的生平、作品以及在佛教界的影响: 1. 基本信息 - 俗姓与字号:释洪恩俗姓黄,字三怀,一字雪浪。他的字号“雪浪”取自其居住的长干寺,象征着他对佛学的理解与领悟。 - 出家经历:洪恩年仅十二岁便出家为僧,后居住在长干寺中,并在此完成了其佛学著作的创作。 2. 文学贡献 - 诗歌集
姜子羔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关于姜子羔的具体介绍如下: 1. 人物生平:姜子羔,原名姜云鸿,字宗孝,号对阳,生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62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民籍,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姜逵曾任知县,祖父姜荣工部主事,父亲姜应期则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母亲诸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 2. 仕途经历:姜子羔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学业基础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