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缁是明代诗人。
字德树,号赤城,浙江天台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还曾担任过南京大理评事,并上疏陈说赋税、马政等弊病。夏缁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山水、友情、政治等多个主题。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夏缁是明代诗人。
字德树,号赤城,浙江天台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还曾担任过南京大理评事,并上疏陈说赋税、马政等弊病。夏缁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山水、友情、政治等多个主题。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扈芷大师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旅行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浪青厓处处愁,无端万里却来游。 译文:海水中的波涛如同白色的浪花,岸边的山崖如同青色的墙壁,处处都充满了忧愁,然而我却没有目的地万里迢迢来到这里游玩。 注释:白浪:海水中的波浪;青厓:山崖。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无奈。他虽然身在异乡,但是心中却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远心自欲投鸡足
《归舟杂叙二首·其一》是明朝夏缁的作品。 “曾与江波隔岁期,枯杨如发少青丝。”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与江水之间隔年的相思之情。诗人将自己比作被岁月风化、颜色渐淡的杨柳,而对方则如同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樵人归雨招菱棹,估客停风拜柳祠。”描绘了一幅渔樵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樵人和估客的描写
以下是对《昆明女儿歌四首·其二》逐句的翻译,并给出注释以及赏析。 1. 皂笠遮纱覆额云: - 皂笠:黑色的帽子。 - 遮纱:用纱巾遮住。 - 覆额:覆盖额头。 - 云:形容帽子形状如云朵,轻盈可爱。 - 注释:用黑帽和纱巾遮挡住额头,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样轻柔。 2. 猩红小袄焰如焚: - 猩红:鲜艳的大红色。 - 小袄:贴身穿的衣物。 - 焰如焚:燃烧的样子。 - 注释
【注释】 钓台:即东晋王献之的别墅,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翻喜晴行少:翻,忽然;喜,高兴;晴,晴天。幽回历胜多:幽,幽静曲折;回,回旋;历胜,游览名胜古迹。云渡筏:云梯船,用云布搭成的木排。泼墨岭浮波:泼,倾泻;墨,墨汁;波,波浪。树没惊沙坐:树,指岸边树木;没,淹没;惊,受惊;沙,沙滩;坐,停留。帆迟扪壁过:帆,船帆;扪,用手攀住;壁,山崖石壁。羊裘不奈雨:羊裘,穿着羊皮衣。奈,忍受。决意买渔蓑
隔街艳曲巧相勾,一笑帘前小靥柔。 疑是金陵花有种,闻歌开傍玉搔头。 注释与赏析: - 隔街艳曲巧相勾:形容女子的歌声在街头巷尾相互呼应,吸引着行人的注意。 - 一笑帘前小靥柔:指女子微笑时脸颊上的酒窝和柔软的面庞让人心动。 - 疑是金陵花有种:通过歌声联想到南京的花,可能是某种特殊的花卉,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闻歌开傍玉搔头:女子听到歌声后,仿佛被音乐吸引,头发轻轻摆动
【解析】 “夜过伏波营留题”的意思是晚上路过伏波将军的墓,留下诗篇。伏波将军即马援,东汉名将,因平交趾曾受封“伏波将军”。这里借指马援。“蛮云瘴雨满山头”是说山头上布满了乌云和瘴气,天气十分阴湿。“火照残碑识马侯”意思是:用火光照亮残破的碑文以辨认出马援是谁。残碑就是断碑。马援是东汉初杰出的将领,曾为汉光武帝立下赫赫战功。他晚年辞官归隐于长沙郡零陵县(今湖南零陵)东边的伏波山上
注释: - 竹近西江水渐青,平林新橘小于樱。 - 招来山鬼曾无墓,望去仙人旧有城。 - 客枕屡移峰近远,渔灯欲乱壑幽明。 - 隔舟遥见眉如月,疑有琵琶入夜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首句描述了竹林靠近西江,水色渐青,平林上新开的橘子比樱桃还小。这里的“竹”、“水”、“平林”、“橘子”都是诗人所见的自然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诗人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南中曲八首·其三 君为陇西客,妾遇江南春。朝游含灵果,夕采弄风蘋。气时不歇,花日自新。以此赠人,空盈万里心。 注释: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希夷的作品,名为《南中曲八首·其三》。诗中的“陇西”指的是位于今甘肃省的古地区,而“江南”则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朝游含灵果”和“夕采弄风蘋”描述了一种生活场景,早晨在山林中采摘果实,夜晚在河边采摘风中摇曳的花苹。 - “气时不歇
翠滴眉梢眼欲波,自怜婀娜不如哥。 偷开银合挑琼雪,递与槟榔半口多。 注释: 翠滴:形容眉毛像翠绿色的水滴一样晶莹剔透。 婀娜: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 婸好:指女性之美,婸在这里表示美丽的意思。 银合:古时候的酒杯。 挑琼雪:用银质酒杯舀取像白玉般晶莹的雪花。 递与:赠送给对方。 槟榔:植物名,常用于食品或药物。 半口:少量,一点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昆明女儿的美丽动人形象
```plain 鹦鹉新雏不肯笼,但将梳掠斗春风。 朝来粉颊微添白,却系双鬟瑟瑟红。 注释译文: - 鹦鹉新雏不愿意被关在笼子里,而是用梳子梳理自己的羽毛与春风搏斗。 - 早晨的时候,它粉嫩的脸颊上似乎增添了一些白色,而它那束着的双鬟则是火红色的,显得十分艳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鹦鹉新雏与春风的斗争,以及其外貌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活力和自然美的赞美。诗中的“鹦鹉新雏”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明扬州府江都人,字子木。 嘉靖十一年进士。 由主事改御史,出按山西。 纠奸恤民,有所建树。 十六年,疏劾严嵩尸位误国。 时嵩拜尚书甫半年,尚未露其奸险行迹,而乔独首发之。 寻巡按畿辅,引疾去。 为嵩诬害,戍九江,卒于戍所。 有《庐山记事》等。 生卒年: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懒老,是明末秀才与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他: 1. 生平简介 - 出生背景:查士标出生于新安(今安徽歙县、休宁)。 - 流寓经历:他在明末因科举失败而流寓江苏扬州,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 2. 艺术成就 - 画风特点:查士标的山水画笔墨疏简,风神嫩散,气韵荒寒。他的画作既有雄伟壮观的山川景色,也有细腻精致的文人雅趣,擅长多种绘画技法
夏缁是明代诗人。 字德树,号赤城,浙江天台人。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还曾担任过南京大理评事,并上疏陈说赋税、马政等弊病。夏缁的诗歌创作涉及了山水、友情、政治等多个主题。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