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心遗氛业,结思在云岐。
水色澹容与,天光霁素期。
兰芳苦不宣,岸草述人思。
徘徊空林响,隐忧日月驰。
甘是藜藿食,永断区中思。
流观鱼鸟变,淹泊天地私。
缅想采芝歌,绻然慰渴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以“塘上行”为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冥心遗氛业,结思在云岐。”这是对诗作主题的概括,诗人通过“冥心”一词,表达了他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内心的宁静。而“遗氛业”则是指摆脱世俗的欲望和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和思考。诗人在云间结思,意味着他将自己的思绪寄托于云端,寻求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第二句:“水色澹容与,天光霁素期。”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水面上泛起微微的涟漪,天空中洒满了阳光,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这里的“澹容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而“霁素期”则是对天光明媚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这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第三句:“兰芳苦不宣,岸草述人思。”这里,诗人用“兰芳”来比喻美好的品德或事物,而“岸草”则是指岸边的草丛。诗人感叹美好的品德无法被广泛传播,只能默默承受着人们的思念。这里的“苦不宣”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无奈和遗憾。
第四句:“徘徊空林响,隐忧日月驰。”诗人在林间徘徊,听到了鸟儿的鸣叫声。然而,这些声音却让人感到忧郁和不安,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在四处游荡。这里的“隐忧”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忧愁,而“日月驰”则是指时光飞逝。这种忧伤和无奈的情绪贯穿全诗,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第五至九句,诗人开始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发。第十句:“甘是藜藿食,永断区中思。”诗人表示自己宁愿过着朴素的生活,吃藜藿之食,也不愿再沉湎于世俗的名利和纷争之中。这里的“藜藿食”是一种粗陋的食物,象征着诗人的简朴生活。而“区中思”则是指世俗的纷争和烦恼。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世界的厌倦。
第十一至十二句:“流观鱼鸟变,淹泊天地私。”诗人转而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鸟儿在空中翱翔,这一切都让他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无尽美好。然而,这些美好的景象却无法完全触动他的心弦。在这里,诗人用“淹泊”来形容他的内心状态,既指心灵上的停滞不前,也指情感上的深沉内敛。他感到自己像是置身于一片广阔的天地之中,但又无法完全融入其中。
第十三句:“缅想采芝歌,绻然慰渴饥。”诗人回忆起古代传说中寻找仙草以求长生不老的故事,以此来安慰自己的心灵。这里的“采芝歌”代表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而“绻然”则是表达诗人对这种理想的渴望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倾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忧郁和无奈情绪,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厌倦。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和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