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悲乡井异,寓目思纷纷。
野店没青草,山田种白云。
雨声连晦朔,日色变朝曛。
道有疮痍者,大安异所闻。
【注释】
大安:唐宣宗李忱年号(895-897)。道中:指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
因悲:因此悲叹。乡井:故乡的井。异:不同,这里指荒凉破败。寓目:放眼看。纷纷:繁多而杂乱。
野店:荒废了的客栈。没:长满、覆盖。青草:指荒废的店铺里生长着青苔。山田:山坡上的田地。种:耕种。白云:泛指庄稼。
晦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月底为晦,合称晦朔。连晦朔:即阴历每月初一至月底。日色变朝曛:即太阳西下,天色昏暗。
疮痍:创伤,比喻战乱。大安:指诗人在洛阳时所住的客栈名。异:感到奇怪。
【译文】
因为悲伤家乡的井台已荒芜,所以放眼四望思绪纷繁。
荒废了的旅馆长满了青苔,山坡上开垦着云朵似的庄稼。
连续不断地下雨,阴历每月初一至月底,太阳西下,天色昏暗。
道路上有战争创伤的人,这是大安道中我所听说的。
【赏析】
此诗作于唐代大历年间(826年前后),作者由长安出发,前往河南,途经洛阳,途中所见景物勾起对家乡和故国的怀念之情。
首联“因悲乡井异,寓目思纷纷”,是说由于悲伤家乡的井台已荒芜,所以放眼四望思绪纷繁。“因”字表明这种心情是由于客观环境造成的,并非主观愿望,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颔联“野店没青草,山田种白云”,写诗人在大路上看到荒废的旅舍长满了青苔,山坡上开垦的稻田里种上了白云般的云母。这两句写景很工细,但并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反而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颈联“雨声连晦朔,日色变朝曛”,写诗人经过一个连阴天气,直到太阳西坠,天空一片昏黄,才到达洛阳。这句描写了旅途的艰难险阻。
尾联“道有疮痍者,大安异所闻”,写沿途看到战乱创伤的人,这是大安道中我听到的。这里的“道”指的是旅途之路。“异所闻”意思是说这是大安道中所听到的,而不是亲眼见到的。
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却能真实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