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何如,鸣虫先解意。
长声捣衣篇,短声织锦字。

【注释】不知:不知道,不理解。秋思四首: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组诗《秋思》。秋思,即秋天里的思念之情;秋意:秋天的气息。鸣虫:秋天里发出声音的昆虫。“不知”句:不知道秋天是怎样的,而那些在秋天里鸣叫的昆虫已经懂得了秋天的含义。鸣虫先解意:意思是说,秋天的景物和声响是那么熟悉,它们似乎都预感到将要来临的萧瑟凉意。长声:悠扬的鸣叫声;短声:急促的鸣叫声。篇:指诗歌。短声织锦字:短声是指蟋蟀的鸣叫。织锦是形容织锦机上织出的美丽的花纹,这里比喻蟋蟀的鸣叫像织锦一样美妙。

赏析:

此诗写秋天里的思情。开头以“不知秋何如”起兴发问,接着便从鸣虫身上着笔,写秋声。秋天里,草木摇落,万物凋零,自然界的变化最易触动人的感情。然而,人们对于秋天的感受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会感到寂寞、凄凉,有的人则会觉得清新、舒畅。这首诗中所写的主人公,他的心情正处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之中。

开头三句,写主人公对秋天的感受。他不明白秋天究竟是怎样一个样子,但那些在秋天里鸣叫的昆虫却似乎已领略到了它的特征。“秋思”二字正是由此而来。这一句,既表现了他对秋天的好奇心理,也暗示了下文要写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五句,是主人公从鸣虫身上感受到秋天的特征。秋天的景色和声响是那样熟悉,仿佛都已预感到将要来临的萧瑟凉意。“鸣虫先解意”,这是说,鸣虫比人更加了解秋天的特点。

下面四句,是写主人公听到的两种不同声响,并从中领悟到一些道理。蟋蟀的鸣声,长短不一,短促而急促,像是在催促人们赶快准备过冬;织布机的梭声,长短不齐,急促而短促,像是在催促人们赶快完成工作。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两种不同的声响,而且从这两种声响中引出了不同的联想,从而表达了主人公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最后四句,是写主人公从鸣虫身上领悟出来的一些道理。鸣虫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能体察到生活的节奏与规律,因而才能在秋天里发出和谐悦耳的鸣声;人也应该像鸣虫那样,体察到生活的节奏与规律,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使之充实而有节奏,有条理,不至于因无所事事而虚度年华。

全诗以“鸣虫”为线索来贯穿始终,通过描写鸣虫的生活特点,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