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四方志,高远当自期。
四十尚未遇,我生将何为。
此身类萍梗,飘飘随所之。
去年当此夕,莆阳叹别离。
今年况在客,又值中秋时。
明月不我弃,万里长相随。
碧落净如洗,清光满无亏。
幽怀触佳景,技痒谁能医。
恨无知音者,酌我碧玉卮。
就寝苦不寐,起步当前墀。
凉风湿我巾,金风吹我衣。
徙倚恣瞻玩,徘徊动遐思。
亲闱隔山海,清樽知共谁。
柏台忆良契,对此争光辉。
仙舟有同侣,买醉情怡怡。
独我抱孤闷,劳劳客天涯。
问月月不答,随云向西驰。
【诗句】
丈夫四方志,高远当自期。
四十尚未遇,我生将何为。
此身类萍梗,飘飘随所之。
去年当此夕,莆阳叹别离。
今年况在客,又值中秋时。
明月不我弃,万里长相随。
碧落净如洗,清光满无亏。
幽怀触佳景,技痒谁能医。
恨无知音者,酌我碧玉卮。
就寝苦不寐,起步当前墀。
凉风湿我巾,金风吹我衣。
徙倚恣瞻玩,徘徊动遐思。
亲闱隔山海,清樽知共谁。
柏台忆良契,对此争光辉。
仙舟有同侣,买醉情怡怡。
独我抱孤闷,劳劳客天涯。
问月月不答,随云向西驰。
【译文】
丈夫胸怀壮志四海为家,追求理想应该自我设定目标。
年纪四十还未遇到知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像浮萍随风飘荡不定,自由自在随着命运漂泊。
去岁这个夜晚,我在莆阳感叹离别的悲愁。
今年我仍然客居异乡,又恰逢中秋时节。
明月没有抛弃我,即使相隔万里也能相伴相随。
天空清澈如同明镜般洁净,月光明亮洒满大地无缺无漏。
心中忧愁触动美景,心情烦躁谁能帮我舒缓?
遗憾身边缺乏知心之人,斟满美酒让我独自畅饮。
上床睡觉难以入眠,起身来到庭院前阶。
凉风湿透我的衣巾,秋风吹拂着我的衣服。
悠闲地四处观看欣赏,思绪纷飞牵动着遥远的思念。
家中亲人隔着山水阻隔,只有清酒杯知道我们相聚的人是谁。
想起昔日在柏台与朋友欢聚,如今却只能对着明月争辉映彩。
神仙般的船只有同伴同行,大家买酒畅饮兴致盎然。
唯独我独自承受孤寂烦恼,漂泊在外是客是旅令人心烦。
我问月亮月亮却不回答,它随着云朵向西飘走。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旅途中的诗作。诗人以“独宿城东驿”,遥望中天明月起兴,抒发了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全篇意境开阔,笔势纵横,情感深沉。
首联点明题意:诗人胸怀壮志,欲建功立业,可他志向高远,却又感到前途渺茫,不知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这一“四字”概括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许多士人的共同心态。
颔联直承首联,进一步抒写作者的失意之情。“四十尚未遇”,诗人用这一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不平。“人生七十古来稀”,而自己已经四十岁了,还没有遇到知音、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使他感到十分失望。“我生”两句,既是对上句的承接,又是对下句的照应:既然找不到知己,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达出内心的无奈和悲哀。
颈联紧承颔联而来,进一步写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凄凉。“此身类萍梗,飘飘随所之。”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漂浮不定的浮萍,随时都可能随波逐流。“去年当此夕,莆阳叹别离。”“去年”即去年中秋节,诗人因不得志,所以只能在莆田感叹与亲人的别离。诗人用“当此夕”“叹别离”来表达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尾联写诗人仰望天空、眺望远方的情景。“今年况在客,又值中秋时。”“今年”即今年秋天,诗人此时仍在旅途中,不能回家过节;“又值中秋时”则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团圆的渴望。诗人抬头望着天上圆圆的明月,不禁想起了家乡亲人团聚的场景,但此时此刻自己却身处异地,不能与他们共享这份团圆的喜悦。
这首诗的结尾两句,“明月不我弃,万里长相随。”诗人用“明月”来象征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希望他们也能理解自己的心意,与他一起度过这漫长的旅途。同时,“明月”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虽然身处异乡、孤独寂寞,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和希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这种精神风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