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凡庸子,家居闽海涯。
少小颇知觉,向善心孜孜。
长大事儒业,执经游泮池。
窃廪逾十载,五科皆见遗。
年岁苦相迫,发身无他岐。
慈母早弃背,严翁霜鬓垂。
显扬失初志,惊惕徒嗟咨。
池鱼不自化,笼鸟将安飞。
鳞羽纵脩饬,违时深见讥。
偶尔遇恩诏,输粟来京畿。
怀赧苦不避,养禄图孝思。
幸得桥门路,拜瞻我宗师。
造就蒙至教,闻见增新知。
满拟策驽钝,于时当脱羁。
讵意蹈前辙,所谋转乖违。
行取限名次,三年尚无期。
迢迢八千路,家山音信稀。
归计既弗遂,行囊亦无资。
滥叨糊口计,数子来相依。
深冬忽抱病,请借求良医。
适遇行禁罚,谬坐违严规。
诚恪莫自愬,顽梗混同归。
旧馆不久复,生徒各分离。
日给仰无助,寸心恒自持。
此情不得已,卧地干霜威。
笞辱固自取,迫切还可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全诗共60句,分为13段,每段5-7句,表达了作者在科举考试中失败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首段(1-4句):“生本凡庸子,家居闽海涯。少小颇知觉,向善心孜孜。”
注释:我是平凡的孩子,生活在福建海边。从小我就很聪明,有一颗善良的心。
赏析:开篇直接点明自己身份与性格特点,既表现了自己的谦逊,又展示了自己的善良。

第二段(5-11句):“长大事儒业,执经游泮池。窃廪逾十载,五科皆见遗。年岁苦相迫,发身无他岐。慈母早弃背,严翁霜鬓垂。显扬失初志,惊惕徒嗟咨。”
注释:我一直专心于儒学事业,曾经游学于泮池之中。我努力学习了十多年,但每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被录取。岁月匆匆,我已到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但我却没有其他出路。我的双亲很早就离开了人世,而我的严父也已经满头白发,显得十分衰老。虽然我一直努力想要出人头地,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作者早年求学经历以及家庭的不幸。通过学习科举考试的经历来反映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段(12-18句):“池鱼不自化,笼鸟将安飞。鳞羽纵修饬,违时深见讥。偶尔遇恩诏,输粟来京畿。怀赧苦不避,养禄图孝思。幸得桥门路,拜瞻我宗师。造就蒙至教,闻见增新知。满拟策驽钝,于时当脱羁。”
注释:池中的鱼儿无法自行变化,鸟儿也无法展翅飞翔。即使我努力修饰自己的外表,但最终还是会遭受世人的嘲笑。偶然间得到了皇帝的恩诏,让我有机会进京做官。虽然内心感到羞愧,但还是不敢回避。我希望通过做官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幸运的是,我得到了桥门的路,得以拜见我的宗师,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曾经以为自己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摆脱困境,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赏析:这一段主要描述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尽管有过希望,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

第四段(19-26句):“满拟策驽钝,于时当脱羁。讵意蹈前辙,所谋转乖违。行取限名次,三年尚无期。迢迢八千路,家山音信稀。归计既弗遂,行囊亦无资。”
注释:我曾经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摆脱困境,但实际上却走上了老路,结果更加糟糕。我已经等待了三年的时间,但仍然没有等到任何的消息。我正在前往家乡的路上,但家中的亲人已经很久没有给我寄送过信件了。我已经没有办法回家了,甚至连回去的路费也没有。
赏析:这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失望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第五段(27-35句):“滥叨糊口计,数子来相依。深冬忽抱病,请借求良医。适遇行禁罚,谬坐违严规。诚恪莫自愬,顽梗混同归。旧馆不久复,生徒各分离。日给仰无助,寸心恒自持。”
注释:我勉强维持生活的费用,只能依靠几个孩子来帮助。在一个冬天里突然生病了,只好请求别人给我请个医生。恰好遇到朝廷禁止官员出行的命令,因为我违反了规定,所以被处罚。我真诚地申诉却无人理会,只能默默承受这一切。旧时的读书之地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景象,而我和其他的学生们也都各自离去了。每天的生活费用只能靠别人的施舍而得到,而我自己则要一直坚持着这种无奈的心情。
赏析:这一段反映了作者在生活上的困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六段(36-43句):“此情不得已,卧地干霜威。笞辱固自取,迫切还可推。”
注释:我的处境实在是不得已,只能忍受着生活的艰辛。虽然受到的惩罚都是我自己造成的,但我仍然觉得有些冤屈。
赏析:这一段描绘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坚韧。尽管受到了打击和委屈,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坚强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