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窗酒醒梦魂清,竹外松边点点鸣。
蒲涧寺前千尺瀑,都随黄叶作秋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为他的友人王彦举所画的《听雨轩图》所作的题诗。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1. 山窗酒醒梦魂清,竹外松边点点鸣。
  • “山窗酒醒梦魂清”:描绘了一幅清晨醒来,窗外的山景和酒醉的梦境交织在一起的画面。这里的“山窗”指的是诗人住所的窗户,而“酒醒梦魂清”则表达了酒后醒来时的清爽与清醒。
  • “竹外松边点点鸣”:描述了在竹林之外和松树旁边,有鸟儿的叫声。这里的“点点鸣”形容鸟鸣声如同点点般细小而密集。
  1. 蒲涧寺前千尺瀑,都随黄叶作秋声。
  • “蒲涧寺前千尺瀑”:提到了蒲涧寺前的瀑布,其长度达到了一千尺(古代长度单位)。
  • “都随黄叶作秋声”:描述了随着秋天的到来,树叶变黄,瀑布的声音也变得如同秋天一般凄凉、哀婉。这里的“都随黄叶作秋声”强调了秋季的特点,使得瀑布的声音与秋天的景象相得益彰。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卷。首句“山窗酒醒梦魂清”,用“酒醒梦魂清”来形容清晨醒来时的心境,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感觉。次句“竹外松边点点鸣”,则通过描写竹子和松树之间的细微声响,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氛围。最后一句“蒲涧寺前千尺瀑”,则将读者的视野引向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蒲涧寺前的瀑布。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季节变化的元素,将秋天的萧瑟与瀑布的壮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富有诗意的画面。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语言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诗人通过对山水、花鸟等元素的描绘,以及对于季节变化的巧妙运用,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有视觉美感又有听觉享受的艺术效果。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