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节拂云霄,坐觉清风瘴雾消。
拟奏钧天筒十二,虞廷此日听鸣韶。
注释:
亭亭玉节拂云霄,坐觉清风瘴雾消。
比喻竹的挺拔如君子般的节操,直冲云天。
拟奏钧天筒十二,虞廷此日听鸣韶。
想象在尧舜时代,用乐器演奏美妙的音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墨竹的七言绝句,通过写竹子的挺拔、清雅和崇高,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首句“亭亭玉节拂云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墨竹的姿态,如同玉石一般高洁,笔直向上,与云霄相连。这一句中,“亭亭”形容墨竹的挺拔,“玉节”则是对墨竹的赞美,比喻其高洁无瑕疵的品质。而“拂云霄”则进一步强调了墨竹的崇高和威严,仿佛能直上云霄,不受任何阻碍。
第二句“坐觉清风瘴雾消”则是从感官感受角度来写墨竹。清风、瘴雾,是人们常感受到的恶劣环境,但在这里,它们被墨竹所化解,使得原本阴暗、沉闷的氛围变得清新、明朗。这一变化让人感到惊喜,仿佛置身于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第三句“拟奏钧天筒十二”则将墨竹与古代的乐器联系起来,想象它正在奏响美妙的音乐。这里的“钧天”指的是天空的最高层,象征着极高的地位和荣耀;“筒十二”则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笙,通常有十二根管,象征着和谐与美好。这样的联想不仅展现了墨竹的高洁品质,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尾句“虞廷此日听鸣韶”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虞廷,是古代传说中的乐府,代表着音乐的美好与和谐;鸣韶,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韶乐。诗人想象自己身处虞廷之中,聆听着美妙的鸣韶之音,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这不仅是对墨竹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歌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高洁又美丽的墨竹形象,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