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榻云林冒雨移,小亭幽静病夫宜。
韶光倏尔随驹隙,民瘼从来畏茧丝。
尘事不关输老衲,公家未了笑痴儿。
旧游回首乡山远,空负梅房在翠微。
【注释】
暮春:指暮春时节,即春季末期。次程乡:第二次经过程乡。白云亭:在程乡大觉寺的山腰。
云林:指山林。冒雨移榻:冒着大雨移开竹席。半榻,一半的床榻。
小亭:简陋的小亭子。幽静病夫宜:幽静的环境是疗养病体的人最适宜的地方。病夫,指身体有疾病的人。
韶光: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的时光。倏尔:忽然。随驹隙:像马驹一样迅速地过去。
民瘼:民众疾苦。从来:总是。畏茧丝:畏惧蚕茧丝,比喻民生困苦。
输老衲:向僧人忏悔。老衲,指僧人。公家:官府。未了:没有完成。笑痴儿:嘲笑愚蠢的人。
旧游:从前的游历。回首:回头,回忆。乡山远:家乡的山遥远。空负:白白辜负。梅房:梅花丛中的小屋,此处借指隐居之所。在翠微:在翠微山。翠微,山名,在今安徽青阳县。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台州知州期间。诗人因感时伤世而写下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暮春”为线索,通过写景抒发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首句“半榻云林冒雨移”,写诗人冒雨来到白云亭的情景。诗人从台州出发到白云亭,途中下着大雨,但为了到达白云亭,他只好冒着风雨前行。“半榻云林冒雨移”写出了诗人旅途奔波之劳苦。“云林”是佛教语,指佛国净土或仙境。“冒雨”表明诗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半榻”说明他只有半个床位。
次句“小亭幽静病夫宜”,写诗人来到白云亭之后的感受。诗人发现这个小亭子环境优美,幽静宜人,是一个疗养病体的好去处。“病夫”,指身体有疾病的人,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宜”字表现出诗人对环境的喜欢之情。
第三句“韶光倏尔随驹隙,民瘼从来畏茧丝”,“韶光”指美好的时光,这里指春天的时光。诗人感叹时间过得飞快,好像骏马的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忧虑。
接下来两句“尘事不关输老衲,公家未了笑痴儿”,写诗人对世俗的淡泊和对官员们的讽刺。“公家”指官府,“笑痴儿”是对官员们的戏称。诗人说,世俗之事与自己无关,他已经厌倦官场,不再关心这些琐事。同时,他也讽刺那些官员们不懂治理国家之道,只会嘲笑那些愚蠢之人。
最后两句“旧游回首乡山远,空负梅房在翠微”,写诗人对故乡的回忆和遗憾。“旧游”指以前的游历,“乡山远”表示家乡的山遥远,难以相见。“梅房”借代隐居之所,“翠微”是山名,在浙江青阳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能实现理想生活感到遗憾的心情。
整首诗以“暮春”为线索,通过写景抒发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语言简练生动,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