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天涯两岁除,梦中曾几赋归与。
圣朝未有宽恩诏,边郡犹劳判事书。
忙里不知残腊去,客边惟觉二毛疏。
椒盘此夜谁觞酒,忽忆家乡万里馀。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要了解全诗内容,再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诗人在丁酉年除夕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一,首联“牢落天涯两岁除,梦中曾几赋归与”,诗人在牢落的异乡过完了一年又一年,每到除夕之时,总会梦见自己回家的情景,而自己又常常赋诗以寄托自己的愿望。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艰辛生活以及他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牢落”一词用得好,既写出了诗人身居异乡的孤寂,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其二,颔联“圣朝未有宽恩诏,边郡犹劳判事书”。这里的意思是说,朝廷里并没有发布宽宥的诏令,边塞上依然忙碌于处理军政事务的书卷中。这一联写诗人虽身处边疆,但朝廷并未对其施以宽待,反而还让他处理繁重的军务,这无疑加深了他的思乡之情。

其三,颈联“忙里不知残腊去,客边惟觉二毛疏”意思是说,忙碌之中竟不知道时间已到了年末,客居他乡只觉自己的两鬓已经斑白稀疏。这两句通过“忙”字和“疏”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因国事繁忙而无暇顾及个人生活的凄苦境遇。

其四,尾联“椒盘此夜谁觞酒,忽忆家乡万里馀”,意思是说:在这除夕之夜,我忽然想起了远方的家乡,那里的家宴一定丰盛异常,而我却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只能独自举杯饮酒,思念着家乡。这一句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答案】

译文:

飘泊在天涯已是两年了,梦中几次想要回到故乡去。

朝廷没有颁布宽大的诏书,边关仍要忙于处理军政文书。

在繁忙之中竟然忘记了年终的到来,客居他乡只感觉我的两鬓已经变得稀疏。

在这除夕之夜,谁还能给我端上美酒?忽然想起家乡,那里一定有丰盛的菜肴。

赏析:

这是一首除夕感怀诗。诗人身处边陲荒远之地,心念家乡故土,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写下这首抒发自己思乡情怀的诗篇。

首句“牢落天涯两岁除”,点明时日是除夕之夜,诗人漂泊异乡已有两年。“牢落”一词形容漂泊无依之状,“天涯”则指远离故土的地方。诗人漂泊异地,已是两年有余,可见离家日远日久,而此时又是除夕之夜,更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梦中曾几赋归与”,这句承上启下,说明虽然身处异境,但诗人时刻都在思念着家乡。

中间四句“圣朝未有宽恩诏,边郡犹劳判事书”,“忙里不知残腊去,客边惟觉二毛疏”,“椒盘此夜谁觞酒,忽忆家乡万里馀”,都是描写诗人在异乡的生活。“圣朝未有宽恩诏”一句,表明国家并不想招安他,他的处境十分艰难。“边郡犹劳判事书”一句,进一步说明他在边镇担任军政要职,工作非常繁忙。“忙里不知残腊去,客边惟觉二毛疏”两句,是说他在忙乱当中已经忘记了时间已经是除夕之夜了,而他身处客地却只有自己一个人,连头发都显得有些稀疏了。这两句是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椒盘此夜谁觞酒,忽忆家乡万里馀”,诗人在寒冷的除夕之夜,突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家人,于是不禁悲从中来。这一句是写诗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忽忆家乡万里馀”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最高体现。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国家没有赦免他的罪过,但他心中还是想着家乡的;他虽然身处边疆、军旅之中,但他仍然怀念着家乡;他虽然身在异域,孤独无援,但他依然牵挂着家乡。这几句看似平淡的诗句,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