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燕云志已灰,异方与客共登台。
百年忧国心常结,九日凭高首重回。
山际云收秋瘴薄,海门月上晚潮来。
此行只为文翁事,不是重阳爱酒杯。
登文笔峰
唾手燕云志已灰,异方与客共登台。
百年忧国心常结,九日凭高首重回。
山际云收秋瘴薄,海门月上晚潮来。
此行只为文翁事,不是重阳爱酒杯。
释义:
诗句1:
- 唾手燕云志已灰:意为志向已经变得黯淡无光。
- 异方与客共登台:意为在异地与朋友一同登上山峰。
诗句2:
- 百年忧国心常结:意为一生忧国,心情常常牵挂。
诗句3:
- 九日凭高首重回:意为在九日这个节日,站在高处,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过去。
诗句4:
- 山际云收秋瘴薄:意为山间的云雾消散,秋天的瘴气也变得淡薄。
诗句5:
- 海门月上晚潮来:意为海边的闸门上的月亮升起了,傍晚的潮水也来了。
诗句6:
- 此行只为文翁事:意为这次旅行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或任务。
诗句7:
- 不是重阳爱酒杯:意为不是为了庆祝重阳节而饮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文笔峰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燕云地区的志向已经变得黯淡无光,以及在异地与朋友一同登上山峰的喜悦。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一生忧国,心情常常牵挂的情感。在九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站在高处,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过去。山间的云雾消散,秋天的瘴气也变得淡薄,海边的闸门上的月亮升起了,傍晚的潮水也来了。最后两句表明,这次旅行并非为了庆祝重阳节,而是要完成一个使命或任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