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霭市上青,霜露草根白。
日出鸡尚鸣,墟落溪南北。
涉野多寒风,枯杨何萧索。
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
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
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

早发巢县暮宿金城寺

烟霭市上青,霜露草根白。

日出鸡尚鸣,墟落溪南北。

涉野多寒风,枯杨何萧索。

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

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

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

【注释】

1.巢县:古县名,在今安徽合肥市境内。

2.市上:指市中。青:青烟弥漫。

3.草根白:霜降后,草根上的露水凝结成冰,颜色变白。

4.鸡尚鸣:公鸡报晓声。

5.墟落:指村落、乡村。

6.寒风:冷风。

7.枯杨:干枯的杨树。萧索: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

8.迢递:遥远曲折的样子。

9.岁晏:岁末,年终。道路迫:旅途艰险,形势严峻。

10.王事:国家大事。苦:艰难困苦。休:结束。

11.惨澹:形容心情沉重,忧郁不乐的样子。逾:超过。郡国: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地方长官所在地的州郡。

12.暮逢:傍晚遇见,在这里表示诗人在黄昏时分遇到寺庙。禅房:佛寺里的客房。幽:幽静。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是作者晚年在外地任官期间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之情。

首四句写诗人一大早就从巢县出发,傍晚来到金城寺。他看到了烟霭缭绕的市街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青烟,霜冻后的草根上挂着晶莹的白霜。天刚破晓,鸡还在打鸣;而到了傍晚,村落中的溪流纵横交错,显得分外凄清。诗人在野外行走,被寒风吹得浑身发抖;而那枯萎的杨树更是显得凄凉萧条。

颔联“山川莽迢递,岁晏道路迫”写出了当时社会的局势十分严峻。诗人看到山川连绵不绝,道路险恶,不禁感慨万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的不稳定,使诗人感到忧心忡忡。

颈联“王事苦未休,惨澹逾郡国”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无法忍受这种沉重的压力,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和黑暗,使人们感到绝望和无助。

尾联“暮逢禅房幽,且复舒枕席”表现出诗人在艰苦的旅途中找到了一丝安慰和宁静。他走进寺庙,看到禅房幽静而祥和,于是放下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安心地躺下休息。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无奈,又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