鸺鹠半夜鸣屋角,狐狸四野方纵横。
我怀耿耿不得寐,孤灯起坐天未明。
凄凄霜月白满地,隔墙闻有啼号声。
提兵千里欲战伐,区区市井皆疲氓。
公然饱食入山去,心忡气激何时平。
床头抚视有长剑,开函星斗光晶荧。
安得猛士与戮力,为挽天河洗甲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句来理解。“建宁县公馆夜坐”点明写作背景,是作者在建宁县公馆里写这首诗的。首联“鸺鹠半夜鸣屋角,狐狸四野方纵横”意思是:夜里鸺鹠在屋角发出叫声,狐狸在野外四处横行。这里用动物比喻小人得志,为下文写诗人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埋下伏笔。颔联“我怀耿耿不得寐,孤灯起坐天未明”意思是:我满怀忧虑睡不着觉,孤独地点燃了灯坐着直到天还没有亮。诗人通过“不得寐”“孤灯起”等细节,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颈联“凄凄霜月白满地,隔墙闻有啼号声”意思是:凄冷的月光洒满大地,听到隔院传来的哭声。诗人听到哭声,联想到自己处境的孤立无援,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情与愤懑情绪。尾联“公然饱食入山去,心忡气激何时平”意思是:那些小人竟然吃饱喝足后进入山林,什么时候才能平息心头之气?尾联诗人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对小人得志后的愤慨与不平,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小人的痛恨之情。
【答案】
建宁县公馆夜坐
鸺鹠半夜鸣屋角,狐狸四野方纵横。
我怀耿耿不得寐,孤灯起坐天未明。
凄凄霜月白满地,隔墙闻有啼号声。
提兵千里欲战伐,区区市井皆疲氓。
公然饱食入山去,心忡气激何时平。
床头抚视有长剑,开函星斗光晶荧。
安得猛士与戮力,为挽天河洗甲兵。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建宁县公馆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的据点。当时陈友谅挟持小明王韩林儿建立天完政权,占据建康(今南京),自称大汉皇帝,国号汉,史称”洪兴元年”。此诗即作于建宁县公馆内。诗人面对现实,感慨良多,写下这首七律。
首联“鸺鹠半夜鸣屋角,狐狸四野方纵横”。用动物比喻小人得志,为下文写诗人怀才不遇、愤懑不平的心情埋下伏笔。颔联“我怀耿耿不得寐,孤灯起坐天未明”。诗人通过“不得寐”“孤灯起”等细节,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颈联“凄凄霜月白满地,隔墙闻有啼号声”,诗人听到哭声,联想到自己处境的孤立无援,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悲凉心情与愤懑情绪。尾联“公然饱食入山去,心忡气激何时平”。尾联诗人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对小人得志后的愤慨与不平,同时也表明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对小人的痛恨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风格沉郁顿挫,意境开阔深远,感情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