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
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
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
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
移家到杨湖边上开始种植竹子,一半像湘川一样翠绿一半像辋川一样青翠。
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
诗歌写得好的时候我会在竹节下面题写,酒兴正浓的时候我又躺在竹根旁休息。
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
我清扫门前欢迎客人,还打开小路让客人通行,煮嫩笋供应茶水或者试新泉水。
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我记得自从离别已经十年了,竹林里长出了几根烟雾缭绕的枝条。
注释:
- 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这是一首七绝,题目为“次沈陶庵题石田有竹庄韵”,意思是这首诗是继沈陶庵之后,以“石田有竹庄”为韵脚所作的七律。
- 移家:搬家。
- 种:种植。
- 半似湘川:一半的竹子好像湘川(即湖南)的竹子一般翠碧。
- 辋川:指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名,位于蓝田县南四十里,故址在蓝田县东南的辋口山,辋川风景秀丽,有辋川二十景。
- 题节下:在竹子的节上题写诗句。
- 卧根边:在竹根旁边躺下休息。
- 扫门:清扫门前的道路。
- 开径:打开小路。
- 煮笋供茶:煮嫩笋作为茶水,供客人享用。
- 试泉:尝试新泉水的味道。
- 石田有竹庄:这里指的是沈陶庵家的竹林和山庄。
- 今十载:现在已过去十年。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作者归隐后与竹林、山水为伴的生活情趣的诗作。首联“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通过描绘归隐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归隐后的心境。颔联“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则是具体描绘了作者在竹林中吟诗作对的情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悠然自得。颈联“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与朋友欢聚一堂的欢乐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豁达性格和高洁情怀。尾联“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则是抒发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