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壁立何嵌嵚,万仞下插沧江深。
带郭连冈迥作障,倚空叠石高为岑。
乾坤开辟几千载,陵谷迁移此山在。
三分割据如梦中,往事随波向东海。
子长年少颇好游,我亦鼓柁潇湘流。
五月莫过滟滪石,累日更宿峥嵘洲。
舟人指点话赤壁,壁下清风宛如昔。
云根半掩赤壁青,水面一片沧江白。
从来人世几登临,俯仰徒悲千载心。
苏子贤豪已陈迹,两赋留传空至今。

【注释】

丹崖:红色山崖。嵌嵚:高耸入云。仞:通“仞”,八尺为一仞,这里泛指高峻。沧江:长江。郭:外城,古代城市四周的城墙。连冈:连绵起伏的山冈。倚空:从高处俯瞰,凌空。岑:山峰。乾坤:天地。开辟:形成。陵谷:山崩地陷,引申为世事变迁。三分割据:三国时曹操、孙权、刘备在赤壁一带争夺天下的局面。子长:指《史记》作者司马迁。少:年轻时期。好游:喜好游览。潇湘流:指顺水而下。莫:不要。滟滪石:地名,在今四川乐山附近。峥嵘洲:又名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因山势奇险,有白帝庙而得名。舟人指点话赤壁:船夫指点着对赤壁进行描述。壁下清风宛如昔:指当年周瑜指挥的赤壁之战,火烧曹操船队的壮烈场面依然历历在目。云根:云气缭绕的树根。青:青色。沧江白:形容江水碧透如玉。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期,经过赤壁(今属湖北武昌)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事易变的情怀。全诗气势宏大,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

首联描写赤壁的雄姿,先写山崖,后写江水。“嵌嵚”二字,突出了赤壁的高峻陡峭;“万仞”一词,形象地描绘出长江的深邃。两句诗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进一步描绘赤壁的地理环境,从城郭到山冈,层层叠嶂,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倚空”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赤壁高耸入云的气势。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赤壁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颈联转入抒发个人情感,通过“千古”“千载”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悲叹。这种感情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人们对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尾联则以议论的方式收束全诗,将前文的描写和感叹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从来人世几登临,俯仰徒悲千载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事易变的情怀。同时,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这首七言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