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畔昔年游,长忆金陵万里秋。
春色乍惊河上节,月华空望汝南楼。
䄡帷踏出花相映,绛帐庭开草并幽。
七郡衣冠瞻北斗,光风何日被林邱。

寄王钦佩提学

孟洋笔下金陵秋意与敬仰之情

  1. 诗作原文及注释
  • 雨花台畔昔年游
  • 长忆金陵万里秋
  • 春色乍惊河上节
  • 月华空望汝南楼
  • 䄡帷踏出花相映
  • 绛帐庭开草并幽
  1. 诗句赏析
  • 雨花台畔昔年游:描绘诗人对昔日在雨花台游玩的回忆,引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长忆金陵万里秋:表达了诗人对金陵(今南京)秋天景色的深情回忆,体现了其对家乡的眷恋。
  • 春色乍惊河上节:描述春天到来时,河水上的节令突然变得生动起来,给人以惊喜之感。
  • 月华空望汝南楼:通过仰望月亮,表达了诗人在汝南楼(位于南京市东南郊)遥望故乡的情感。
  • 䄡帷踏出花相映:形容帷幄之下花朵与地面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绛帐庭开草并幽:形容庭院中开放的红色帷幔和草丛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信息
  • 孟洋,字望之,一字有涯,明代汝宁府信阳人。
  • 孟洋曾因论张璁、桂萼事被谪桂林教授,后官至大理寺卿。
  1. 诗歌表达情感分析
  • 诗人通过对雨花台畔和金陵秋景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 通过“春色乍惊河上节”和“月华空望汝南楼”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感慨。
  1. 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
  • 《寄王钦佩提学》不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 通过对七郡衣冠瞻北斗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现象的不满和忧虑。
  1. 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 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诗人善于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 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1.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寄王钦佩提学》是明代著名诗人孟洋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后人赞誉。
  • 该诗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