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沈沈夕,山城瑟瑟风。
旅愁纷落木,乡信断飞鸿。
明月谁家好,寒砧到院通。
应知早成服,为寄远从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有怀》。以下是对每句话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注释:
- 沙塞沈沈夕:夕阳在沙漠中缓缓下沉。“沙塞”指的是边塞,而“沈沈”形容夕阳的沉静、深沉。
- 山城瑟瑟风:山城中秋风声声,萧瑟凄凉。“瑟瑟”形容风声细密、寒冷。
- 旅愁纷落木:旅途中的游子心中充满离别的忧愁,如同飘落的树木一般纷乱。这里的“愁”指的是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乡信断飞鸿:家乡的消息断绝如空中飞翔的大雁(鸿雁传书)一样无法传递。“断”表示阻断,“飞鸿”指大雁。
- 明月谁家好:明亮的月亮照在谁的家中?“好”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美好或者适宜的意思。
- 寒砧到院通:冷砧声从庭院里传来,显得清冷而遥远。“到院”意味着从外面传到里面,“通”指的是声音的传播。
- 应知早成服:应当知道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冬的衣服。“成服”指的是准备衣物。
- 为寄远从戎:我是为了给你寄去远方服役的信。“为寄”是为了让某人得到某物或信息,“戎”在这里指军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的寂寞和思乡之情。首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忧郁的氛围。颔联通过“落木”和“断飞鸿”这两个意象,传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的情绪。颈联突然转折,由自然景物转入人事联系,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牵挂。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既有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的准备,又有对远在他乡的朋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