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昔曾过,危楼今始攀。
日衔天际树,云动水中山。
津驿趋三楚,江关控八蛮。
乱帆何处去,风浪未知还。

这首诗的格式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加上必要的注释,并以赏析结尾。以下是逐句释义:

黄刺史同登岳阳楼
此地昔曾过,危楼今始攀。
日衔天际树,云动水中山。
津驿趋三楚,江关控八蛮。
乱帆何处去,风浪未知还。

译文:

黄州刺史与我一同登岳阳楼,
曾经来过这里,今日才攀登这座高阁。
太阳挂在天空与树梢之间,
云彩在水面上飘荡如山峦涌动。
我们乘船前往三湘四水,
江关把守着控制着八方蛮夷。
那片混乱的帆船驶向何方?
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样的风波。

注释:

  1. 黄刺史 - 指的是唐代的黄裳,他曾担任湖南观察使、长沙郡太守等职,因政绩卓著而受到百姓爱戴,后升任至宰相。他与诗中的诗人关系密切,可能是朋友或同僚。
  2. 岳阳楼 -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岳阳楼街道洞庭湖畔,是中国四大古名楼之一,历史悠久,有“洞庭天下水,君到南天游”的美称。
  3. 三楚 - 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以楚国文化为中心,因此被称为“三楚”。
  4. 八蛮 - 泛指南方少数民族,这里可能是指岭南一带,因为岭南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
  5. 风浪未知还 - 意味着航海者对于前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风暴感到不确定和忧虑。
  6.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黄刺史与诗人共同登上岳阳楼的情景。首句“此地昔曾过”暗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回忆和怀念;次句“危楼今始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重游此地的期待和兴奋。接下来,“日衔天际树”和“云动水中山”展现了岳阳楼周边的自然风光,既有日出的壮丽景色,也有云动水动的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则转向政治和社会背景,诗人通过描述船只往来于三楚和八蛮之间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边疆治理的关注和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岳阳楼及其周围地区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国家和边疆事务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