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丈岩扉不易登,真身长閟最高层。
日中乍见驯檐鸟,云外时逢礼塔僧。
行道石边分异草,挂衣松上绾长藤。
青年即有栖迟约,白首谁知尚未能。
【注释】
西天目高峰塔院:在今江苏省宜兴县西南,为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建的栖霞寺。
千丈岩扉不易登:千丈岩,即栖霞寺前的峭壁。
真身长閟最高层:真身,指佛教中的佛身,这里指的是栖霞寺。
日中乍见驯檐鸟,云外时逢礼塔僧:驯檐鸟,即“驯鸽”。礼塔僧,指到寺院朝拜僧人。
行道石边分异草,挂衣松上绾长藤:分,辨别。分异草,指分辨出不同种类的草。绾长藤,指用长藤缠绕住树木。
青年即有栖迟约,白首谁知尚未能:栖迟,指隐居或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栖霞寺时所作。栖霞寺坐落在江苏宜兴的西天目山巅,寺内建有千丈岩,岩石陡峭,难以攀登。诗人来到寺内,看到真身(即佛像),不禁赞叹不已。他看到寺庙中的僧人,就向他们行礼问讯。在山中行走时,他还发现许多奇异的植物与生长在岩石上的藤蔓,这让他十分惊喜。当他听到寺里钟声悠扬,还看到了飞鸟在空中盘旋。这些情景使诗人流连忘返,他想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这样的机会来游览名胜古迹,但到了晚年,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此,他感叹自己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自己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