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春候归,细草发柔翠。
坐感东逝波,忽焉薄秋季。
风凄木叶下,霜冽鸿雁至。
物化无暂停,前修叹交臂。
役利已困愚,宾名亦牵智。
所以英俊人,兢兢自磨励。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庭前春光已逝,细草发柔翠。
坐感东逝波,忽焉薄秋季。
风凄木叶下,霜冽鸿雁至。
物化无暂停,前修叹交臂。
役利已困愚,宾名亦牵智。
所以英俊人,兢兢自磨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作。首句“庭前春候归,细草发柔翠”描写了春天已经过去,庭院中的小草已经变绿的景象。这里的“春候归”暗示着春天的结束,而“细草发柔翠”则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诗人感叹“坐感东逝波,忽焉薄秋季”,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秋天的到来的无奈。
“风凄木叶下,霜冽鸿雁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风和冬天的氛围。这里的“风凄”和“霜冽”都是描绘天气寒冷的景象,而“木叶下”和“鸿雁至”则分别表现了季节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
“物化无暂停,前修叹交臂”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里的“物化无暂停”强调了生命的短暂性,而“前修叹交臂”则反映了古人对于生死离别的感慨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对未来命运的思考。
最后几句“役利已困愚,宾名亦牵智”则揭示了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的心态以及这种心态对人们智慧的影响。这里的“役利”指的是追逐利益的行为,而“宾名亦牵智”则是说人们为了追求名誉和地位而耗费智慧。诗人在这里批评了这种现象,呼吁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智慧。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秋天等季节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呼吁人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正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