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书不是来天府,海角何因有此楼。
宝树重重云气覆,牙签灿灿日光浮。
衰年尚拟千周睹,圣德何曾一字酬。
读罢已拚高睡足,梦魂犹自绕皇州。

【注】赐书:皇帝下诏书,给臣下以书信。天府:唐时指中书省。宝树:指翰林学士院。牙签:书签。圣德:皇帝的恩德。高睡:酣睡。皇州:即皇宫。

【赏析】此诗是元代诗人杨载于至顺二年(1331)春所作,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点明题旨,颔、颈两联写“赐书”之盛,尾联抒发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全诗写得慷慨悲壮、沉郁雄浑。

前四句为第一层。首句言赐书不是来天府,即言赐书之隆重,非同一般。次句言海角何因有此楼,即言赐书的所在。这两句从字面说,似乎与题目无关,其实不然。因为诗题中的“楼”字,既指赐书之所,又指赐书者所居之地。所以这里用“何因有此楼”,实际上是说:为何有这样一座宏伟壮观的赐书楼?这就引出了第二层。“宝树重重云气覆”、“牙签灿灿日光浮”。这一联写阁名“赐书楼”的来历。宝树重重,指翰林院。宝树,喻翰林学士院。层层宝树上,重重叠叠地罩着层层的云雾,多么神秘呵!而那象牙制成的书签,闪闪发光,好像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灿烂。这一联,把赐书楼写得十分壮丽瑰奇,也使读者产生一种神秘的感觉。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这三句承上启下,由写“赐书楼”而写到“赐书”。所谓“赐书”,就是将皇帝的御旨、诏书赐给臣民,或大臣之间互相传阅。这两句的意思是:如今,皇上赐给大臣们许多诏书,他们却不肯去读它;即使读了,也是敷衍塞责,不把它当回事。这几句诗,一方面反映了封建社会官场上的虚伪风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情形的愤懑不平之气。

后四句为第三层。这两句的意思是:年老体衰还打算再读一读,可是圣德浩荡,哪能报答得了呢!这两句,既是作者对朝廷的希望,又是对朝廷的讽刺。意思是:你既然那么看重我,给我那么多的赏赐,那么就应该对我好一点。然而,朝廷却并不把我这个老臣放在眼里,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最后四句为第四层。这四句的意思是:当我读到这些诏书的时候,就忍不住要酣然入睡,梦见自己在皇宫里漫步。可是梦醒了以后,我还沉浸在梦境之中,不能自已。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眷恋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此诗是一首咏史抒情诗。诗人借咏史抒怀,感慨朝廷的恩宠和对自己的冷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