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计秋江欲买舟,悠悠人事又中秋。
寻僧偶到水头寺,放迹暂同沙外鸥。
断隔红尘看白日,绝非人境是瀛洲。
清泉已定流觞饮,薄暮还堪拄杖游。
【注释】
水头寺:地名,在今江苏常熟。沙外鸥:沙洲上的白鸟,即沙鸥。瀛洲:指蓬莱仙境。
【赏析】
《水头寺》是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张孝祥自建安移家至镇江。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应召为秘书省正字兼礼曹员外郎。淳熙元年(1174年),调任隆兴府通判。乾道八年(1172年),改知荆南府。本诗即是作者在乾道八年(1172年)离开建安时所作。
首联:“归计秋江欲买舟,悠悠人事又中秋。”
首句“归计”,点明诗人要归去的打算;“秋江”点出时间地点,交代了诗人要去的地方;“欲买舟”表明诗人准备乘船而归,“归计”与下句的“又中秋”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以及自己的前途命运的无限眷恋之情。“悠悠人事又中秋”,意思是说人世间的种种事端又到了一年中的中秋时节,这一句既点明了时间,又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颔联:“寻僧偶到水头寺,放迹暂同沙外鸥。”
上句写诗人来到水头寺后的情景;下句写诗人在水头寺中的生活。诗人来到水头寺后,便放下世俗的牵挂,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像一只自由的白鸟一样在沙洲上徜徉。
颈联:“断隔红尘看白日,绝非人境是瀛洲。”
诗人在沙洲上放浪形骸,远离红尘,欣赏着白日的辉煌。这里,诗人将人间比作蓬莱仙岛,表现了诗人对人间仙境的向往。
尾联:“清泉已定流觞饮,薄暮还堪拄杖游。”
诗人在沙洲上尽情享受着美好的时光,他一边品着清凉的泉水,一边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象,最后还在沙洲上漫步,享受着自由自在的乐趣。这两句诗既是对诗人在水头寺生活的概括,也是对诗人人生态度的总结。
全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通过对诗人生活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间仙境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