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拥前溪,竹树傍厓石。
晴风驾扁舟,兴到任所适。
水色与天光,上下涵一碧。
习静久忘机,鱼鸟亦驯格。
谁知至乐心,物类固无隔。
【解析】
本诗首联写“云山拥前溪,竹树傍厓石”,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颔联写“晴风驾扁舟,兴到任所适”,写出了诗人乘着轻舟在溪边游览的情景,表现了自己逍遥自在的心境;颈联写“水色与天光,上下涵一碧”,写出了作者站在岸边观赏溪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感;尾联写“习静久忘机,鱼鸟亦驯格”,抒发了诗人与自然界万物浑然一体、无分彼此的感情。
【答案】
译文:
云山环绕着我的小溪,翠竹和松树依傍着山崖上的石头。
我乘着轻船沿着溪水悠然前行,随心所欲地任意游赏。
溪水清澈透明如同天空一般,水面上倒映着天上的彩霞。
长期修炼身心已经忘却世间一切机巧,连鱼鸟也变得驯服顺从。
谁能知道这种至乐之心,它能使万物与我一样和谐相处?赏析:
此为纪游抒怀之作,是一篇抒情小品。
首联“云山拥前溪,竹树傍厓石”,开篇两句便勾勒出一幅幽深秀美的山水画卷来。“云山拥”三字,既写出了云山环抱之状,又写出了山势的高峻,使人联想到杜甫《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前溪”,则让人想到王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前溪”。而“竹树傍厓石”,“云山拥前溪”,正是由这二者共同构成的一幅幽深秀美的山水图画。颔联“晴风驾扁舟,兴到任所适”,承上启下,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乘着轻舟,任凭清风送船,一路向前。“晴风”二字,既点出了时令(春天),又渲染了景色(晴空万里),更烘托出游兴之豪迈。“驾扁舟”三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乘风破浪、意得心旷的情态。而“任所适”,“兴到任所适”则表明了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颈联“水色与天光,上下涵一碧”,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诗人泛舟溪流的所见所感。“涵一碧”,不仅指水色,而且有包容万物之意,表现出诗人胸怀坦荡、气度恢弘的情怀。尾联“习静久忘机,鱼鸟亦驯格”收束全篇,抒发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诗人以“习静”自喻,表明自己已达到物我合一的境地,而“鱼鸟亦驯格”则是这一意境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