钲鼓声高江雨收,锦帆轻飏渡江舟。
金焦不负青春色,天汉遥分碧海流。
旅梦烟霄双过雁,虚名天地一浮鸥。
朝来无限瞻云思,几度回看北固楼。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杨慎,字升庵,号博南山人,四川新都人。他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进士。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职。因事被谪云南永昌卫。后召还任修撰,又迁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因反对武宗南巡,触怒武宗,被贬为云南参议,卒于戍所。他是明代诗文三大家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词曲创作家,其诗才尤其出众。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五言古诗名为《渡江》,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无限眷恋之情。下面是对该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钲鼓声高江雨收,锦帆轻飏渡江舟。
“钲鼓声高”四字,形象地描绘了江面上旌旗飘扬、战鼓震天的壮观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而“江雨收”则暗示着战争的结束,也象征着家乡的安宁与和平。同时,这一景象也为下文的描写做好了铺垫。
“锦帆轻飏渡江舟”则是对诗人乘船过江的生动描述。锦帆轻盈地扬起,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喜悦与轻松。而“渡江舟”则暗示了诗人即将到达目的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二联:金焦不负青春色,天汉遥分碧海流。
“金焦”指的是镇江金山寺和北固山,都是江南名胜。这里借指故乡的山川美景。“不负青春色”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而“天汉遥分碧海流”则描绘了长江如丝般蜿蜒流淌的景象,以及它穿越云层、奔向天际的壮美画面。这两句诗将江山之美与长江之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大气磅礴的自然景观。
第三联:旅梦烟霄双过雁,虚名天地一浮鸥。
“旅梦烟霄双过雁”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这里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又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而“虚名天地一浮鸥”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看淡的态度。他认为,世间万物皆为过眼云烟,唯有名声如同漂浮的鸥鸟,难以捉摸。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又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领悟。
第四联:朝来无限瞻云思,几度回看北固楼。
“朝来无限瞻云思”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清晨时分,他常常站在北固楼上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慨。这里的“云思”既指自然的美景,也指诗人内心的思绪。
“几度回看北固楼”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已经多次回到北固楼,但每次看到那熟悉的景色时,心中总是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慨与思念之情。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歌颂家乡的青山绿水、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表达人生哲理等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一种豪放、浪漫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欣赏。